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後卒於任所。
陳維崧出生於講究氣節的文學世家,祖父陳於廷是明末東林黨的中堅人物,父親陳貞慧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對“閹黨”,曾受迫害。陳維崧少時作文敏捷,詞采瑰瑋,吳偉業曾譽之為“江左鳳凰”。明亡(1644)時,陳維崧才20歲。入清後雖補為諸生,但長期未曾得到官職,身世飄零,遊食四方,接觸社會面較廣。又因早有文名,一時名流如吳偉業、冒襄、龔鼎孳、姜宸英、王士□、邵長蘅、彭孫□等,都與他交往,其中與朱□尊尤其接近,兩人在京師時切磋詞學,併合刊過《朱陳村詞》。清初詞壇,陳、朱並列,陳為“陽羨派”詞領袖。
陳維崧的詞;數量很多。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多首。風格豪邁奔放;接近宋代的蘇、辛派。蔣景祁《陳檢討詞鈔序》說:“讀先生之詞者;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豔□;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