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火槍射擊的準頭更是稀爛,佔著守城的優勢,傷亡才小於蒙古軍。
如果是接近冬季,這樣的情形無疑是對守城一方有利,可惜現在才五月份,離冬天足有半年時間,城中物資充足則罷,如果不充足,不利的則是俄軍。
杜小山絕不相信,經過了一個冬天,城中又湧進了數萬人,羅剎人的存糧能用到冬天,既然羅剎人願意拖,杜小山也不介意拖下去。
這場戰事從去年至今,大明已經收復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疆土,單從收復土地面積來說是一件大事,只是西伯利亞地廣人稀,又太過寒冷,無法耕種,不管是朝中官員還是民間百姓,都把這些地方當成蠻荒之地,除了報紙上偶爾報道一下戰事進展外,並沒有多少人關心。
百姓更為喜聞樂見的是大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進展,哪裡到哪裡新開通了火車,哪裡又新建了一家工廠,海外哪個地方發現了新的金銀礦,誰又有了新發明,可以一夜暴富
這些東西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自然得到更多關照,說起來,這對於浴血奮戰的將士多少有點不公平,與其如此說,不如這也是強國的體現,對大明來說,這一場戰爭不過是一場規模不大的區域性衝突,百姓自然不用太關心。
陝西,這裡有著千年的古都長安,孕育了漢唐兩朝燦爛輝煌的文化,可惜因為承載的人口太多,曾經的沃野千里因為過度砍伐,在宋時就開始了荒漠化,再也不能成為漢民族的中心。
數十年前,由於連年的乾旱,從這裡發展起來的流寇一度攻破大明首都,隨之又讓入關的滿人一擊而敗,差點導至大明亡國。
大明重新崛起後,為了減輕陝西土地的承載壓力,從弘光五年時,大明開始對陝西民眾進行了大規模遷移,這種遷移帶著強制性質,無論你是否願意,都必須遷移。
若是在後世,這樣的移民肯定會被評擊的體無完膚,只是此時朝中卻沒有絲毫的反對聲,即使是被遷移的百姓,面對故土難離,在朝廷下達命令後,也大多主動收拾好東西,跟著軍隊遷移。
之所以如此順從,是因為多數人認為陝西是流寇的起源地,將他們遷出陝西,其實是一種懲罰措施,若不同意,朝廷肯定會採取更嚴厲的處罰。
只是當他們來到南洋、北美等地時才發現,比起貧瘠的老家來,新的土地要肥沃的多,而且雨水充足,同樣一分力,新土地的收穫是老家十倍不止。
遷移出近半百姓後,朝廷每年撥出上百萬兩的銀子在陝西進行植樹造林,經過二十年的努力,陝西原本許多已成黃土的地方又重新披上綠裝,雖然還沒有恢復到漢盛時的舊貌,可是黃河水中的泥沙也下降了許多,甚至出現連續多天河水變清的情況。
“聖人出,黃河清。”百姓自然將這一切看成是上天對皇帝的認可,那些留在陝北沒有遷移的百姓對於皇帝更是敬如神明。
延長縣位於陝北,這裡歷來是貧困之地,即使是現在,大部分農民遷移出海,延長縣依然沒有擺脫貧困,每年朝廷不但無法收稅,還要倒貼數千兩銀子,才能使全縣一萬餘人剛剛吃上飽飯。
不過,這個地方卻有一樣特產,從宋朝起,延長縣外的一些荒溝裡,經常會流出一些黑呼呼的液體,當地人將之採聚起來,製成石蠟用於照明。
弘光二十七年五月,一支數百人的隊伍突然進駐到延長縣,他們帶來各種工具,在那些原先冒出黑色液體的地方向下挖掘,越挖越深,直到上百米深仍不停止。
當地人開始還以為這些人是打井,只是看他們選的地方根本不是出水之地,有人好心提醒工程隊,只是這些人卻絲毫不理會,久之,當地人誰也不自找沒趣,反正那些地方都是荒地,隨便他們怎麼挖,能挖出水來當然好,挖不到水來也怪不得別人,誰讓他們把自己的勸告當耳邊風。
這些人當然不是來打井的,而是來尋找石油,眼下大明已經啟動了內燃機的研究,雖然一時半刻不會成功,只是對於石油卻不能不先作準備,即使機器暫時用不到,石油也不是無用之物,石油的用途很多,除了用於內燃機外,最大的用途就是用來照明。
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煤油,無疑是一種廉價,易普及,用來替代燈油的絕佳物品,早期的石油冶煉甚至出現過只收集煤油,而將汽油等白白浪費的情景。
以大明現在的科技實力,發電機,燈泡的發明是遲早之事,只是既使有了電燈,要想普及卻需要一段很長時間,後世的中國甚至直到二千年之後才做到村村通電,算是徹底告別了煤油燈。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