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在這裡稍帶些時日,也好順便指點師弟一番。”
見徐庶目光一指水鏡先生,鄧瀚自是明瞭,“倒是些劍術上面的問題,一事不煩二主,我又怎麼能去煩擾先生呢?”
徐庶自是答應不提,然後便在水鏡莊住了下來。而鄧瀚自然的,在文武之道上又都各有長進。
這一日,閒來無事,鄧瀚與徐庶言道:“近日,我看師兄讀書,卻是一絲不苟,而且還時常反覆吟誦,若有心得,必然記錄下來。而我還曾見諸葛師兄看書,卻是一幅一目十行的樣子,如今師父倒是讓我多多自己修習,師弟卻是不知如何做法才好,還望師兄指點一番!”
徐庶還未說話,倒先笑了笑,“師弟倒是細心,說起這個如何讀書,倒讓我想起一件舊事,我與孔明,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曾在一起言談,除孔明外,我等四人讀書時,往往是得到一本書後,便誓要將其弄通弄懂,費精益求精不可。而孔明則是先看書之大略,內容是否有必要學,若是書的內容,有新意,且言之有物,自然便再深入讀,甚至再復讀,但若是書中不過是些百家雜談,人云亦云的,他便會一忽而過。相較而言,孔明讀書自然博,我等卻是少了許多,但是孔明卻懂得好讀書不求甚解,故而倒顯得我等不如孔明學識。我也曾想過好讀書不求甚解,但是習慣依然,加之我自知基礎不如孔明,卻依舊務於精純。孰優孰劣,不好判斷,但事情總是適合自己的好,師弟卻需要好好的琢磨一番才是。”
鄧瀚自是點頭答應,或許正是諸葛亮讀書務求大略的方法,鍛鍊的使他的大局觀自是一流,而在具體而微,例如戰術上不如務於精純的徐庶等人,才使得他六次北伐而無功而返的吧!
“其實,除了崔州平,實在是無心於官場仕途,我等數人中,皆有志於平此亂世,不然也不會時時的品評天下大勢,指點各路諸侯了!”雖然面向著鄧瀚,可徐庶此時言語,倒像是在自言自語,“眼下各路諸侯的,所作所為,若以次序輪,曹操當算的諸侯實力之冠,但孔明卻是厭惡其殘暴好殺,無仁德之心,且行事多以詐道;在我,以我之本性,也是不願看到為人主者會滿口奸詐,縱使能強橫一時,也終將不得善終,豈不聞,騙人者終被人騙,溺死之人多善水者!”
“哎,不說了,師弟這般年紀,想必我這番話,你是體味不深,還是奮發讀書的好!”說話時,徐庶倒是親暱的摸了摸鄧瀚的頭,“現在,就看那劉備吧,待再過幾日,我便去見識一番,為我等師兄弟先行探探路,到底看看世人所稱之英雄,能否當得我等一拜!希望他不會令人失望啊!”
世事無常,豈能盡如人料,當此時,即使鄧瀚,也不敢確定有了他的時空,到底會有如何的不同,或許事情不會改變,只是增加了一個悲劇的角色而已,或許
第十四章 嘴上沒毛
水鏡莊中。
這段時間以來,水鏡先生以及徐庶自是知道了鄧羲已經被州牧調任到江陵,甚至對於其被調任的內中緣由也是略知一二,這些不過是更加的令二人對劉表失望而已,雖然二人並沒有要輔佐劉表的心思,可是畢竟身居荊州多年,劉表對二人也還算不錯,之間總是有些香火情。
“家事不靜,內事不明,而政事又日漸散亂,劉荊州已是垂垂老矣!”水鏡先生如此道。
盛夏炎炎,山林之中自是避暑的好境地。鄧瀚眼見如今鄧府也無什麼大事,便將老管家也叫來水鏡莊,一同避暑,城中自是紛擾過多。
不過也因此得知,劉備業已到了荊州,見過了劉表,此時正待在襄陽城,等著劉表決定到底如何安排他。據聞他如今身邊倒是有趙雲跟著侍衛,而兵將自是有關張二人統帥,並無前來,身處猶疑之地,劉備自是謹小慎微。即使多有荊州士人,邀宴延請,卻也多半婉拒。
莊內三人,都對劉表之行事甚為了解,自是知道,要待最終決定劉備之駐蹕之地,多半還有一番周折。鄧瀚則是想到,看來父親離開襄陽之前,給州牧的那番進諫估計也被那蔡氏的枕頭風不知吹到了何處去,如今在蔡瑁等人的操作下,估計劉表也是會對他的這位同姓兄弟已是猜疑之心大起,何敢讓其擔任統兵之大將,又在琢磨什麼便宜之計。
乘著這段時間無事,鄧瀚心內還掛念著諸葛亮那邊的八陣圖,便攛掇著徐庶,欲與之同去攪擾隆中一番,先生此時卻是怕熱,便任由二人離開。
於路上,鄧瀚自是將諸葛亮正在琢磨戰法陣圖之事告知徐庶,徐庶頓時興趣大起,感言道:“師弟,何不早說,如此有趣之事,奈何隱瞞至今!”言下抱怨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