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名聲流芳千餘年的名臣,薛崇訓的眼光自然不同,他走上前去,開場白顯得有點不怎麼高明:“一篇《三河賦》,天下何處覓知音。”這句話說出來後,薛崇訓自己都感覺很囧。
這時張九齡轉過身來了,一本正經地打量了一番薛崇訓,恍然道:“薛郎!失敬失敬。”他說罷又看了一眼一旁的蒙小雨拿不準這個小娘子是什麼身份,蒙小雨的打扮很淡雅實在沒有太多的風塵味,橢圓的臉蛋也很柔和清純平時看不出來是個歌妓。張九齡遂輕輕抱拳拱了拱手。
蒙小雨還禮一笑,“郎君的好友麼?”
薛崇訓道:“這位可是幾年前憑驚世才學中進士第二的張子壽,真才實學的進士啊。”
張九齡忙謙虛地回道:“薛郎過獎了。”
“聽說子壽辭官回鄉做修路鋪橋的善事去了,不期在此偶遇,何時進京的?”薛崇訓笑道。
因為李隆基的原因,張九齡這仕途比歷史上坎坷,受了點挫折他三十歲擢進士第二授校書郎,兩年後李隆基於東宮舉文學士,他又名列前茅遂授左拾遺。因為這個履歷就被打上了太子黨的痕跡,後來李隆基倒臺他是肯定被同僚排擠的。張九齡因此被貶到地方,驕傲的心理讓他一怒之下乾脆不當官了辭職了事。
但張九齡才三十餘歲的年紀,正是追求事業的大好年華,就算賦閒在家也沒閒著。加上張家作為漢代張良的後代在當地是望族大戶本來就有實力,他便憑藉家勢開大庾嶺新路、溝通南北陸路交通幹線。由此又多了一個好名聲。
這件事都傳到長安了,薛崇訓也有所耳聞,心下明白: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