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次全當量氫彈空爆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核武器發展的又一個飛躍。
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的時間,蘇聯用了4年的時間,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的時間,而中國只用了2年零8個月的時間,趕到了法國前面。法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於1968年8月24日。為什麼經濟技術落後而又受西方和蘇聯嚴密封鎖的中國,核科技的發展能有這樣驚人的速度、驚人的成就?奧秘之一是,中國有鄧稼先這樣卓越的核科學家,有周恩來這樣卓越的當家人,有他們為國家富強共同具有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
“兩彈”結合,美國人又一次低估了中華民族的能力中國有了原子彈之後,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曾說,五年內中國不會有它的運載工具。美國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發射有核彈頭的導彈,花了12年時間。麥克納馬拉推斷中國至少10年才能掌握導彈核武器。
美國人又一次低估了中華民族的能力。
以周恩來為主任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1962年11月成立時,主要是為了加強對原子能工業建設和對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領導,但對於導彈研究工作也給予了一定的重視。1963年12月5日,中央專委作出核武器研究方向以導彈頭為主、核航彈為輔的決定。從此,原子彈、導彈專家開始著手進行“兩彈”結合問題的研究試驗工作。1964年6月29日,第一發改進設計後的中近程地地導彈在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進行飛行試驗,獲得成功。以後,又連續進行多次試驗,均獲成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發展導彈核武器,解決運載工具已成為緊迫任務。周恩來及時提出,立即抓加強型原子彈、氫彈和導彈,並特別指出“兩彈結合試驗”為下一步重點。在討論導彈問題時,周恩來提出要在國防部五院的基礎上成立一個部。1964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第七機械工業部,統一管理導彈工業的科研、設計、試製、生產和基本建設工作,加速導彈工業的發展。“文化大革命”中有人反對“部院合併”成立七機部,並以此為由要求批鬥羅瑞卿。周恩來義正辭嚴地說:“這個主意是我首先提出來的。”“部院合併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三結合,理論聯絡實際。”參見劉柏羅:《我國尖端科技事業凝聚著周總理的心血》,《不盡的思念》第347頁。
1965年3月,中共中央及時作出了中央專委除管原子能工業、核武器研製外,還要管導彈的決定,增補餘秋裡、王諍、邱創成、方強、王秉璋、袁寶華、呂東(接替王鶴壽)等7人為中央專委委員。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也隨之改稱中央專門委員會。周恩來指示楊成武安排由吳克華抓緊組建第二炮兵;指出“兩彈結合”試驗,要從東風二號抓起;設法保證中央專門委員會的工作重點順利地轉移到戰略導彈和人造衛星上來。
1965年12月底和1966年3月11日,周恩來兩次主持中央專委會議,分別慎重研究了二機部和國防科委關於“兩彈結合”試驗方案的建議和報告。過去美國的導彈核武器是向大洋裡的島嶼進行試驗,蘇聯是向北極進行試驗,彈道下面主要是海洋,風險小。我國沒有這種條件,導彈的發射、路徑、爆點都在本土及其上空,風險很大。在“兩彈結合”試驗的準備過程中,周恩來一再指示要“絕對保證安全”,指示七機部要保證導彈正常飛行,指示二機部要做到在導彈掉下來的情況下不發生核爆炸。根據周恩來的指示,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對核裝置和引爆控制系統進行了一系列試驗,並對引爆系統和自毀系統的可靠性多次進行論證,得出了可以保證安全可靠的結論。七機部組織有關廠、所保質保量按計劃完成導彈生產任務,並進行了彈體自毀試驗,證明安全系統工作可靠。
…
把酒慶功,中國空爆第一顆氫彈(3)
…
1966年6月,周恩來出訪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等國。30日,他離開拉瓦爾品第返回北京途中,在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停留,觀看了中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檢查了兩彈結合試驗的有關準備情況。回北京後,他又檢查了核彈頭準備工作。9月25日,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會議,原則同意國防科委的安排,在10月初進行“兩彈”結合自毀試驗,10月中旬進行飛行“冷”試驗(不裝核燃料),並根據這兩項試驗的情況,再決定進行飛行“熱”試驗(裝核燃料)的時間。10月7日,西北綜合導彈試驗基地進行“兩彈”結合安全自毀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