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核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禪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又如歷代名人,汨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史,原本風雅,如顧揀高、陳祖範、任啟遠、沈德潛輩。亦各著成編,並非剿說厄言可比,均應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其有未經鐫刻,只系妙本存留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並嚴飭所屬,一切善為經理。毋使吏骨藉端滋擾。但各省收輯之書,卷帙必多,若不加之鑑別,悉令呈送,?復皆所不免。著該督撫等,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系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摺奏聞。候匯齊後,令廷臣檢核有堪備閱者,再開單行知取進。庶幾副在石渠,用讎誰乙覽。從此四庫七略。益昭美備,稱朕意焉。
乾隆帝的這個詔諭,可以說是四庫全書館開館的動員令,《四庫全書》開始纂修的號角。
繼此之後,他在諸多諭旨中,皆說明本“搜輯古今群書目的,以彰千古同文之盛”。
朝野官員民眾等,亦有此呼聲。
時任安徽學政的朱筠,認為此舉有益於後世,功在於千秋。
朱筠,字竹君,一字美叔,號笥河,直隸大興人,乾隆年進士,由翰林院侍讀學士降為編修。博聞宏覽,好獎掖後進、承學之士,望為依歸。其所居處名曰“椒花吟舫”,聚書至數萬卷,好金石文字。曾著《十三註文字同異》未成。書法參六書,有隋以前體,其詩文有《笥河集》傳世。其兄朱圭,字石君,號南?,乾隆進士,授仁宗學,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諡“文正”。性孝友,於經術無所不通。在官持大體,不親細務,清操亮節,海內仰之。此二人,當時被世人並稱為“二朱”。
朱筠上書,建議設館編書,並提出先定內廷書目,再令各省舉其未備之書目以獻之。又倡議道,從明代《永樂大典》中輯錄失書;搜求民間舊本、抄本;兼收金石圖譜及著錄校勘。遂,以成其《四庫全書》大業。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為類書,明解縉(1369?1415年)領銜奉敕編纂。原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
解縉,字大紳,江西吉水人,明洪武年進士,授中書庶吉士,上萬言書,批評太祖政令屢改,殺戳太多諸事。後被罷官八年,建文時復出。永樂初,任翰林院學士。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解縉受命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當時有147人參預編等。翌年十二月成書。永樂帝嫌其未備,復增派姚廣孝、劉季?同主其事,配副總裁若干人,譽寫者三千餘人,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成書。該書,收存歷代重要典籍八千餘種,約三億七千萬字,裝11095冊。以單字為目,以洪武正韻系字。每字下,先注音、文,次錄各韻書、字反切、釋義,再列該書楷、篆、隸、草四體,最後分類彙輯各書中與該字有關之天文、地理、人文、名物以及詩詞典故、雜藝等諸項記載。凡單字註釋、引文之書名、作者,皆用硃筆寫出,頗為醒目。其文,整段或全書採錄,一字不改,甚為備。所存元代以前孤本秘籍皆有。原書僅抄一份,由南京遷都北京後,移存貯文樓。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重錄正副本二份,至隆慶年告成。原本移回南京,正本存文淵閣,副本存皇史?。
乾隆帝要修纂的《四庫全書》,遠遠的超過《永樂大典》規模,要求包羅“古今數千年”,囊括“宇宙數千裡”,為曠世之鉅著。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閏三月,編纂《四庫全書》準備就緒,乾隆帝遂降詔書,開四庫全書館,開始修纂。
四庫全書館,設總裁,副總裁,下設總纂、總閱、總校、總目、提調、校勘、校辦、纂修、繕書、收掌、監選諸處。各處又設有分校、分纂、分勘等計570餘人,譽錄員計1000餘人,總計4403人。可謂聲勢浩大,陣容鼎繁,曠古絕今。
其具體編制,由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在《四庫全書》第一部完成時,奉旨開列辦理《四庫全書》在事諸臣職名單中,即可看出。
總裁,16人,他們是:皇六子質莊親王水?、皇八子儀偵親王永璇、皇十一子成哲親王水?、東閣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管吏部刑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劉統勳、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劉綸、武英殿大學士管吏部刑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舒赫德、武英殿大學士管吏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阿桂、文華殿大學士管戶部事及翰林院掌院學士于敏中、東閣大學士兼刑部尚書英廉、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程景伊、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及翰林院掌學士嵇康、協辦大學士兼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