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布林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成員。同年發生七月事件,列寧由於試圖發動革命而被臨時政府所通緝,斯大林協助他逃往芬蘭,為了避免擴大流血衝突,斯大林下令讓被圍困的布林什維克黨員投降。不久列寧重返俄國,並在斯莫爾尼宮策劃武裝起事推翻臨時政府,斯大林成為了領導團體的一員,最終布林什維克在十月革命中成功奪取了政權,隨後他被任命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
1918年,俄國內戰爆發。斯大林和列夫·托洛茨基等人入選了由列寧組建的五人主席團。同年5月,他被派往察裡津徵糧,在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謝苗·布瓊尼等人的支援下,他加強在軍隊中的影響力。期間,斯大林多次違抗時任軍事革命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的決議,處決了很多紅軍中在沙皇時代任過職的軍官以及“反革命”。為了徵糧,他還使用了焚燒村莊的手段,逼迫農民服從和防止食物供應被強盜劫掠。最終紅軍在察裡津戰役中取得勝利,同時他也和第一騎兵軍的軍人建立了政治上的合作關係。在斯大林掌權後,察裡津被改名為斯大林格勒(1961年改稱伏爾加格勒)。1919年初斯大林被調回莫斯科,3月24日他與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結婚。5月他又被派往彼得格勒附近的西部前線,期間他嚴厲的把紅軍的逃兵當作叛徒而集體處決。
1919年波蘇戰爭爆發。任蘇軍西南方面軍政委的斯大林希望奪取波蘭城市利沃夫,然而此舉卻違背了列寧和托洛茨基主攻華沙的戰略意圖。他的政治把戲促使第一騎兵軍的謝苗·布瓊尼和亞歷山大·葉戈羅夫違背中央的命令,拒絕援助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的西北軍,最後蘇軍在利沃夫和華沙的兩場戰役均以失敗告終。歸國後,斯大林的行為受到批評,他則辯護說問題在於中央的決策,而同時也主動辭去軍職。在黨內第九次會議中,托洛茨基更是公開地指責了他。
掌權
1921年紅軍入侵喬治亞,建立了喬治亞蘇維埃政權,斯大林在其中舉足輕重 。由於此時列寧和托洛茨基在若干問題上有所分歧,於是列寧重用斯大林與之抗衡。在加米涅夫襄助下,1922年4月3日,斯大林在俄共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同年5月列寧突然中風,開始減少政務活動。在處理喬治亞事件時,斯大林要求削減喬治亞的地方自治權,主張喬治亞蘇維埃應併入南高加索聯邦再併入蘇聯,引起當地布林什維克的不滿。他和謝爾戈·奧爾忠尼啟則於是對反對派使用了粗暴的高壓政策,列寧對此非常反感,稱他們的行為是“大俄羅斯沙文主義”。同時,斯大林要求放鬆外貿壟斷的建議也跟列寧發生了分歧。列寧於是在遺囑中寫道:“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想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同時列寧尋求與托洛茨基再次合作。斯大林得知後,在電話裡辱罵了列寧的妻子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列寧之後曾憤怒寫信給斯大林,並以絕交威脅他道歉。斯大林選擇低頭認錯最終事情平息。
在列寧健康惡化時期,斯大林和列夫·加米涅夫、格里哥里·季諾維也夫建立了政治同盟,共同對抗黨內威望較高的托洛茨基。在列寧逝世後,克魯普斯卡婭把列寧的遺囑交給了中央政治局。在蘇共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列寧的遺囑沒有被公佈於眾,而僅僅是在中央委員會的高階領導人中傳達,斯大林根據列寧遺囑的建議提出辭職,而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人不同意,他們認為列寧的建議是不合適的,並一致選舉斯大林為蘇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列寧去世後,托洛茨基寫下《論列寧》和《十月的教訓》,直言不諱的批評了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等人,促使兩人與斯大林聯手形成共同對抗托洛茨基的局面。三人發表文章稱“托洛茨基主義”並非真正的列寧主義,斯大林還表示“黨的任務就是要埋葬托洛茨基主義這一思潮”。被孤立的托洛茨基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被解除了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而不久之後,斯大林與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的意見亦見分歧:斯大林支援尼古拉·布哈林的意見,延續新經濟政策,減少約束農民,並希望先在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而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反對放大新經濟政策並擁護世界革命的主張,他們形成“新反對派”,1925年在黨的第十四次代表會議上,他們和斯大林為首的主流派公開對抗,卻以失敗告終。季諾維也夫於是重新聯合托洛茨基,並和列寧遺孀克魯普斯卡婭等人結成反對派聯盟,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