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審訊,並且宣稱此次暗殺是由托洛茨基及其反對派所策劃,開始了針對老布林什維克的清洗。1935年2月原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黨中央書記格里科·雅戈達被尼古拉·葉若夫接替。同時安德烈·維辛斯基被任命為檢察長。斯大林以“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蘇聯合總部”的名義逮捕了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等人,以逼供手段迫使他們認罪,最後於1936年8月在莫斯科公審將他們處死。不久後,又以“托洛茨基反蘇軍事組織”的指控處決了圖哈切夫斯基等紅軍將領。1938年3月針對“右派和託派反蘇聯盟”,斯大林又以同樣的手段處決了布哈林等人。1938年4月內務部的葉若夫被拉夫連季·貝利亞接替,失勢的雅戈達、葉若夫均遭到清洗。1940年,身在墨西哥的托洛茨基被蘇聯特務刺殺。大清洗最終變成了對黨、政、軍、中央、地方幹部的全面清洗和鎮壓,受害者的人數至少在70萬人以上。列寧時代的政治局成員“老布林什維克”只剩下斯大林,米哈伊爾·加里寧和莫洛托夫三人,蘇聯元帥中的五人只剩下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兩人。大清洗活動也涉及到社會中的許多人:知識分子、農民(尤其是所謂的“富農”)、神職人員、技術專業人員和少數族裔。很多人遭到逮捕,被關押在古拉格集中營裡,遭受身體和精神上的虐待,部分人在飢餓、疾病等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死亡。蘇聯境內的諸多少數族裔被集體遷移和流放,其中包括:波蘭人、伏爾加德意志人、摩爾多瓦人、猶太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車臣人、朝鮮人等等。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喬巴山也效仿斯大林對國內實施了政治清洗。
二戰領袖
蘇聯的擴張
斯大林起初欲與英法建立反對納粹德國的同盟卻遭遇失敗,於是轉而尋求和德國建立合作。同期阿道夫·希特勒也為避免使德國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遂於1939年8月23日派外交部長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前往蘇聯,與蘇方代表莫洛托夫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秘密劃分勢力範圍,其中包括了對波羅的海三國和對波蘭的瓜分。同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9月17日,蘇聯紅軍以保護波蘭東部的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為理由入侵波蘭東部,佔據了維斯瓦河以東的波蘭領土,並將其併入蘇聯國內的白俄羅斯蘇維埃和烏克蘭蘇維埃兩個加盟共和國之中。之後斯大林下令對波蘭戰俘實施清洗,其中以卡廷森林事件最為著名。同年秋季,蘇聯向芬蘭提出領土交換的要求,遭到芬蘭的拒絕。不久後蘇聯製造了“曼尼拉事件”,並以此為藉口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於1939年11月30日動用紅軍四十多萬人進攻芬蘭,引發蘇芬戰爭。在芬軍頑強抵抗下蘇軍損失慘重,但最終芬蘭因寡不敵眾被逼割讓卡累利阿等地來換取和平。1940年間,蘇聯吞併了波羅的海的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三國,又強逼羅馬尼亞割讓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 1940年9月27日,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與日本帝國在德國柏林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確立了三個軸心國的同盟關係。同年10月,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寫信給斯大林,稱德方希望將蘇聯拉入軸心國集團,建立“四國同盟”。斯大林遂派遣莫洛托夫前往柏林談判。德方提供了“四國條約”草案,要求蘇聯只能向國土以南的印度洋方向擴張。斯大林同意簽署條約,但同時要求將土耳其、保加利亞也劃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之中。希特勒對此十分不滿,於是不再給予蘇方答覆。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為避免遭受德國和日本兩面夾擊,在莫斯科同日本外相松岡洋右簽署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相互承認雙方的勢力範圍,並承諾在對方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蘇德戰爭
1941年6月22日早上4時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夥同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等國軍隊,發動了閃擊蘇聯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在此之前,斯大林已經收到了來自一些蘇聯間諜和蘇軍將領的警告,但他認為納粹德國不會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在徹底擊敗英國之前就進攻蘇聯,因此沒有對同納粹德國展開本土戰爭做充分的準備。在確認德軍的入侵後,斯大林擔任了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和蘇聯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並於7月3日發表演說,號召蘇聯人民不僅要消除本國面臨的危險,還要幫助解放在德國法西斯奴役下的歐洲各國人民。在德軍的突然打擊之下,同時因為大清洗帶來的負面影響,蘇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德軍入侵後一個月,佔領的蘇聯領土相當於法國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