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不久之後,又於這一年的春天,參加了中國作家協會。
祖國的新面貌,和新的人,新的事,都使冰心的心中充滿了歡欣,創作的靈感如一股股清泉,奔騰流洩。她寫散文,寫小說,寫詩,歌頌北京城,歌頌天安門,歌頌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北京車站、民族文化宮這些新建築,歌頌十三陵水庫,歌頌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歌頌改天換地的農村新面貌,歌頌福州的工藝美術,歌頌祖國文學藝術事業的繁榮。在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她也歌頌著在這塊土地上勞動、建設的新人:新一代的“麵人郎”,十三陵工地上的英雄民工——小五虎,南口農場的農工,大連港務局的碼頭工人,十七八歲的蘋果臉姑娘,三門峽工地上的青年勞動者。無論從作品的題材、內容,還是從感情、筆調等等各方面來看,冰心這一時期的作品,都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時代變了,社會氣氛變了,對作家的要求也變了。
新中國的老作家冰心,她在寫作“今天”的時候,往往也與“昨天”相比較。她在歌頌她所熟悉的天安門時,就不僅寫到了天安門的今天,也寫到了天安門的昨天:“古老的天安門和‘不願作奴隸’的中國人民,是共過患難的!在它破舊荒涼的時代,它看見過蜂擁入城的帝國主義強盜,它聽見過敵軍的車馬碾過踏過的聲音。它也看見過萬千熱血的青年,舉起如林的手臂,揮舞著白浪似的紙旗,它也聽見他們發出的震天的怒吼。這巨大的聲音從天安門前迅速地盪漾開去,激起了滔天的怒潮,洗出了一個光輝燦爛的新中國。”①
①冰心:《仰望天安門》
她在寫到她的故鄉和出生地——福州時,也不忘記與過去的福州相比較。回到祖國之後的冰心,曾經象她在十一歲時那樣,又一次回到她的出生地——福州。當她為闊別四十四年終於再見的故鄉,而寫作散文《還鄉雜記》時,她雖然象過去一樣寫到了故鄉的大自然,寫到了它的秀美的山峰,青蔥的樹林,芬香的野花,平坦的公路,同時,她也寫到了故鄉的農民。不過這些農民的形象,不再象是她曾經在小說《還鄉》中描寫過的那些痛苦而又麻木的農民了,而是健康、歡快,正在從事著改變家鄉面貌的創造性勞動,面貌完全嶄新的,可敬而又可愛的新型農民了。她還寫到了故鄉的解放軍戰士,這些戰士是威武、健壯、嚴肅、活潑的新一代,他們與冰心過去曾經描寫過的那些和藹的兵丁,不重要的軍人,寫日記的軍官等等,渤海灣裡的海軍官兵,也已經有了絕對的不同。
那些寫到海外華僑的作品,她更是不忘對比今天和昨天,象短篇小說《在火車上》,她在歌頌福建農村的變化,和新社會對華僑子女的培養時,更是花了不少的筆墨,來描寫解放前福建農村的貧瘠,和海外華僑背井離鄉艱苦創業的艱難,同時也用了不少的篇幅,來描寫華僑子女在海外家中的嬌養,以及在北京學校裡的成長和進步。
然而,回到祖國以後的冰心,著筆最多的,恐怕還是她所喜愛的兒童。正如她自己在第二次文代會期間所說的:“在總的路線中,我選定了自己的工作,就是:願為創作兒童文學而努力。我素來喜歡小孩子,喜歡描寫快樂光明的事物,喜歡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如今在這永珍更新的新中國的環境中,舉目四望,有的是健康活潑的兒童,有的是快樂光明的新事物,有的是光輝燦爛的遠景,我的材料和文思,應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我的作品中,我要努力創造正面藝術形象,表現新型人物,讓新中國的兒童看到祖國的新生的、前進的、蓬蓬勃勃的力量,鼓舞他們做一個有教養的、樂觀的、英勇剛毅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①
①冰心:《歸來以後》
正是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之下,冰心為兒童們寫作了大量的作品,象中篇日記體小說《陶奇的暑期日記》、短篇小說《好媽媽》、《小桔燈》、《回國以前》、《在火車上》,散文集《歸來以後》、《還鄉雜記》、《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等等,還有很多短小的詩歌。
冰心回到祖國的時候,已經過了五十歲了。但是,從她為孩子們而寫的作品中,你卻可以看到她那一顆永遠不會變老的童心。
她在《陶奇的暑期日記》裡,竟然能夠用一個小女孩子的口吻,以第一人稱的“我”,來敘述許多少先隊員的故事,她對那些還上小學的男學生和女學生,都有很深的瞭解,象記日記的小淘氣——陶奇,象勇敢而又誠實,但是喜歡調皮搗蛋的美猴王李春生,象聰明、功課好,可是有點兒懦弱自私的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