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一口橢圓形水井,大概是給浴池供水的。浴池底部和四周的磚塊都用石膏灰漿砌合,外面塗上一層瀝青,然後再砌一層磚塊,以防漏水。浴池北面有一連串小浴室。每個浴室裡有一個放置水罐的高平臺,看來是作熱水浴之用的。此外,還有作為其他用途的一些房間。這座大澡堂是摩亨佐·達羅人高度重視清潔衛生的標誌,也是首次見於歷史的一種現象。
在摩亨佐·達羅古城遺址裡發現的大量石制印章、不僅是一種雕刻技藝精湛的工藝品,更是人類古文明最珍貴的文獻資料。因為,在這些印章上刻有牛、魚和樹木的圖形文字,很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遺憾的是,這些“天書”至今還沒有被人們識讀。曾經有一位捷克斯洛伐克學者說,他已讀通了125個這種文字,並認為摩亨佐·達羅文字已由圖畫文字演進到了帶有表音性質的文字。
古城摩亨佐·達羅遺址的發現證明:包括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古印度也和埃及、巴比倫、中國一樣,是人類文明的搖監。
史學家認為,昔日摩亨佐·達羅郊外,也是鬱鬱蔥蔥,長滿著茂盛的草木。和尼羅河一樣寬闊古老的印度河,不僅灌溉著這裡的千里沃野,也孕育了人間的文明。只是到了後來,由於過度的放牧和種植,破壞了生態平衡,使得植被稀疏,表土裸露,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其水份迅速蒸發,然後隨風吹蝕,最後終於使這裡淪為一片沙洲。可見,環境的保護是多麼的重要。
但是,摩亨佐·達羅人後來究竟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呢?摩亨佐·達羅古城和“印度河文明”究竟是怎樣消失的呢?謎底可能還深藏在神秘的“死人之丘”底下。可是,由於歲月的消磨,洪水的沖刷和鹽鹼的腐蝕,解開這些歷史懸案的希望就像眼前的摩亨佐·達羅遺址日見頹敗一樣,變得越來越渺茫了。
(本章結束)…恆言電子書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和中國、埃及、巴比倫並列為東方的四大古國。勤勞、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經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人類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幾千年來,印度社會的發展一直比較遲緩。這與印度存在著一個的森嚴的等級制度一種姓制度有著一定的關係。
印度的名稱起源於印度河。中國漢代史籍譯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譯為“印度。
自20世紀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後發現幾個古代城市遺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達羅,因此統稱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約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葉至前二千年代中葉。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哈拉巴文化的創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許多部落,從中亞細亞經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帶,征服了當地的大部分達羅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種人,自稱”雅利安”,意為高貴者,以區別於面板黝黑的達羅毗荼人。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雅利安人早先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入侵印度後,雅利安人吸收了達羅毗荼人的先進文化,由遊牧轉為定居的農業生活,並逐漸向奴隸社會過渡。
由於雅利安人對達羅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內部貧富分化的結果,在雅利安社會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森嚴的等級制度,這就是種姓制度。“種姓”一詞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爾那”,就是顏色或品質的意思。因此種姓制度又叫瓦爾那制度。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階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各個種姓職業世襲,互不通婚,以保持嚴格的界限。不同種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賤民,或叫不可接觸者,賤民不包括在四個種姓之內,最受鄙視。
為了維護種姓制度,婆羅門僧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