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間有許多類的事物,當你判斷它是否為美時,心中必然已有了一個美的原型,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來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個絕對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無法與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過是對後者的一種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卻只有一個。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樣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樣的房子,有了綠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間的綠色顯然,他的理念論是客觀唯心的,根本的錯誤在於抹煞了客觀世界而把假想當成了真實。
柏拉圖認為人的知識(理念的知識)是先天固有的,並不需要從實踐中獲得。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斷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靈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一旦轉世為人,靈魂進入了肉體,便同時失去了自由,把本來知道的東西也遺忘了。要想重新獲得知識就得回憶。因此,認識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真知即是回憶,是不朽的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這就是柏拉圖認識的公式。他還認為,這種回憶的本領並非所有的人都具備,只有少數有天賦的人即哲學家才具備。因此,他肯定地說:除非由哲學家當統治者,或者讓統治者具有哲學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則國家是難以治理好的。這種所謂“哲學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國的支柱。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他認為,國家就是放大了的個人,個人就是縮小了的國家。人有三種品德:智慧、勇敢和節制。國家也應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統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衛國者;三是有節制之德的供養者。前兩個等級擁有權力但不可擁有私產,第三等級有私產但不可有權力。他認為這三個等級就如同人體中的上中下三個部分,協調一致而無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謀其事,在上者治國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亂,就達到了正義,就猶如在一首完美的樂曲中達到了高度和諧。
其實,柏拉圖心中至善的城邦,不過是空想的烏托邦。他認為:理想的國家縱然還不能真實存在,但它卻是唯一真實的國家,現存各類國家都應向它看齊,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應爭取相似。這就是柏拉圖對他的理想國家所持的態度。柏拉圖在文藝、美學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論主張。他的“對話”妙趣橫生、想象豐富,依此他完全有資格被列入古代文學大師之列。然而,他卻起勁地貶低和非難文學家及詩人,他認為,一切文藝家的作品,歸根結底是模仿別人的仿製品。
柏拉圖死後,他所創業的學園由門徒主持,代代相傳,繼續存在了數世紀之久。但學園派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仍是伯拉圖這位開山鼻祖。
(本章結束)…恆言電子書
西西里之戰
波斯人被趕走以後,希臘人並沒有迎來他們夢寐以求的和平。因為在隨後的日子裡,雅典和斯巴達為爭奪霸權,又同室操戈,進行了長達26年的戰爭,這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仔細想想,26年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日子,它使衝鋒陷陣的戰士變為飽經滄桑的老人;使呱呱墜地的嬰兒變成偉岸挺拔的青年。在戰爭中頭十年,雙方不分勝負。但隨後的歲月中,厄運似乎降臨到雅典人的頭上,一場失敗接著一場失敗。災難從西西里之戰開始。
公元前416年,西西里島的雅典盟邦塞蓋斯塔與鄰國塞利努斯交惡醞釀戰爭,請求雅典出兵支援,在要不要派兵去西西里島這個問題上,溫和派領袖尼西阿斯和主戰派領袖亞西比德在公民大會上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尼西阿斯堅持遠征西西里是不必要的,指出了進行遠征可能遇到的巨大困難,並且當面揭露了亞西比德的自私目的,要求雅典人“提防這個奢侈浪費的年輕人,不應使他有機會為自己的輝煌而危害國家。”能言善辯的亞西比德針鋒相對,自稱為國家,對他個人的攻擊,他可以不計較。他說:“西西里人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征服他們易如反掌。我們雅典的國力已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們不能不計劃征服新的地方,取得西西里這片巨大的土地,就有可能取得全希臘的霸權”。結果,在公民大會上,亞西比德的意見竟佔了上風。大會決定由尼西阿斯、亞西比德和拉馬卡斯三人全權負責遠征事宜。
公元前415年夏初,聲勢浩大的備戰工作完成,雅典人集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計有戰艦136艘,重灌步兵5100名,1200名輕裝步兵和約26000名划槳手。啟程那天黎明,雅典和盟軍雲集派裡厄斯港,雅典人傾城出動,為遠征的將士送行。這是雅典歷史上最壯美、開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