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4頁)
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了居留地。
除了美國內戰和1812年那場鞏固美國獨立於英國之地位的戰爭外,19世紀美國與外敵的戰爭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兩場全面對外戰爭;另一類是多次對外入侵、小規模衝突以及認為有必要保護美國人及其商業利益時在全球各地進行的軍事幹涉。其中許多次都是由美國先挑起的,而它幾乎每次都能從中漁利。刻意奉行單邊主義的美國從來沒有與別國共同打過一場戰爭。最初的一系列小衝突發生在美國人和北非各伊斯蘭國(埃及除外)的海盜之間。當時,行賄已經成為在地中海地區做生意的一部分代價,但美國人不願打點這幫海盜。到19世紀20年代,美國在地中海、太平洋、非洲和南大西洋均已有海軍中隊,負責保護美國在福克蘭群島捕獵海豹者的權益,以及懲罰偷盜美國商人鴉片的蘇門答臘人等一應事務。其中有三件事的後續影響特別大。19世紀40年代,美國獲得了在中國通商的特權,開始了一個世紀的揚子江巡邏。巡邏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迫使中國開放市場,另一個是保護美國傳教士。1853年,海軍准將馬修·佩裡率領著著名的“黑色船隊”駛進了東京灣,要求日本人開放市場,要不然他們就炮轟東京,大舉入侵。1871年,海軍上將約翰·羅傑斯在朝鮮也上演了同一出戏,但收效甚微。
真正的戰爭是1846年與墨西哥的一仗和1898年與西班牙的一仗。與墨西哥的戰爭起因於美國吞併得克薩斯。當時,詹姆斯·波爾克總統派遣了一支軍隊大舉南下,進入了墨西哥境內。美國以極小的傷亡贏得了戰爭,結果不僅獲得了得克薩斯,而且還拿走了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的大部和加利福尼亞。美西戰爭則有兩個原因:一是據說西班牙人在殘酷鎮壓古巴獨立戰士;二是因為停泊在哈瓦那港的美國“緬因”號戰艦神秘地爆炸了。美國因此隨即出兵古巴。在這場被國務卿海約翰稱之為“那場戰果輝煌的小小戰爭”中,美國又一次以很小的傷亡得到了大片疆土,其中包括波多黎各島、維爾京群島、菲律賓群島和關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為了控制住菲律賓,拒絕接受菲律賓人仿照美國《獨立宣言》撰寫的《菲律賓獨立宣言》,並鎮壓了菲律賓的獨立戰士,其殘酷程度一點也不亞於當年西班牙人鎮壓古巴戰士時的所作所為。但是,這的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威廉·麥金利總統所說的“使菲律賓基督教化”的機遇,而菲律賓人信仰天主教已經長達350年了。
20世紀的美國曆史是以三場聖戰為主線的。這三場聖戰的目的是把世界從軍國主義、種族滅絕的法西斯主義和極權的共產主義中拯救出來。第一場當然是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人的過錯是否真的大於俄國人、法國人和英國人的,這一點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美國參戰後,把法國、英國和歐洲的大部分從德國軍國主義霸權中拯救出來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標誌著美國對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轉折。儘管19世紀美國所打的戰爭(內戰除外)大部分是為了擴張領土、保護貿易路線或者捍衛某種說不太清楚的“榮譽”,但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動機卻更具理想主義色彩。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所實行的長老制體現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它不允許美國僅僅為了物質利益而去打一場戰爭。相反,“在國際事務中”美國必須“堅持和平與公正的原則”,並“為創造一個最終自由的世界”而努力。如果你覺得這些話聽上去象布什總統講的,那就對了,因為理想主義思想在美國的對外政策中早已根深蒂固。
威爾遜總統要求參議院批准其建立國際聯盟的計劃,但在此次交鋒中他輸了。威爾遜總統鍾愛國際聯盟,他的理想主義遭到了重創。美國常常先拿出一項計劃或者一個機構,然後向其它國家兜售,但最終美國自己卻不肯接受,這種事屢見不鮮。參議員威廉·博拉和亨利·卡伯特·洛奇曾經在參議院帶頭投票反對建立國際聯盟的計劃,他們被後人稱為“孤立主義者”。“孤立主義者”一詞從此便成為一個貶義詞了。但是,他們並不是什麼孤立主義者,洛奇實際上還一直積極支援美國搞帝國主義。相反,正如我在第二章中所指出的,他們是單邊主義者。他們珍視美國的主權,堅信美國的優越性,但懷疑別國的動機和可靠性。在他們看來,美國還是一如既往地單幹更自在。
如果說曾經有過什麼正義戰爭的話,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毫無疑問,美國把世界從一個名副其實的邪惡帝國手中拯救出來了。這也是一場為了自由和正義,為了結束戰爭而打的戰爭。因此,戰爭的目標是敵人無條件投降。為了實現該目標,我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