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2/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的政治體制,立憲也好,民主共和也好,這個時期的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
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那麼中國的抗爭與探索也就開始了。中國的國門剛剛被洋人開啟,中國的鬥爭與探索只能是中國的傳統階級,也就是中國的地主和農民來進行。
2。大敵進逼,避暑第一
找來的事端
1850年,時年19歲的咸豐帝繼位。中國最高統治者之間權力的交替,令國內局勢以及同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位初繼大統的年輕帝王心潮澎湃,大清國的妥協退讓令他蒙羞,群眾抗英的鬥志,深深打動了這顆年輕驛動的心。他再次推行對外強硬路線,支援官員不同西方使節交往。
廣東巡撫葉名琛是個傳統士大夫,很是頑固。咸豐元年升任總督,在廣東負責外交,常以〃雪大恥、尊大體〃為己任。葉總督對於洋人的態度同咸豐帝一致,四個字,〃不屑一顧〃。洋人的公文往來,葉總督的批示往往寥寥數字,有的根本就不作回覆。
19世紀5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擴大國外市場掠奪殖民地成為當務之急。法、美、英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中國全境開放,進一步開啟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原料。
清政府斷然拒絕修約要求,為什麼朝廷拒了洋人的要求?在咸豐看來,上一次敗給你,那是很偶然一不留神栽一跟頭,臭不要臉又來了,還要全境開放。五口通商,哪一口皇上也沒去過,也就是康熙爺、乾隆爺下過江南,別的清朝皇上就在北京待著,了不起上一趟承德,再了不起上一趟瀋陽,別的地不去。五口離皇上遠著呢,我們不就是很偶然打了一場小敗仗,以江南百萬生靈為念,不愛理你,給你簽了約,你別恬不知恥又來了,還要全境開放,沒門兒。夜郎自大的天朝,給了英法再次侵略中國的藉口。1856年英法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叫做第二次鴉片戰爭。頭一次鴉片戰爭想要什麼?市場和原料,〃二鴉〃還是為了這個目的。
1856年10月,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製造戰爭事端。〃亞羅號〃本是一艘中國船,後被海盜奪取,船上所有的人都是中國人,葉名琛在該船上抓捕了一名海盜,也是中國人。這本是中國的家事,與英國人無關。只是這艘船為走私方便,在香港的英國政府處註冊,掛上了英國國旗。英國駐廣州代理領事巴夏禮在英國駐華公使、香港總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兩廣總督葉名琛,稱〃亞羅號〃是英國船,中國兵勇侮辱懸掛在船上的英國國旗,要求送還被捕者,賠禮道歉。廣東巡撫葉名琛最初據理力爭,但很快就妥協退讓,將全部人犯送到英領事館聽人處置。巴夏禮為進一步擴大事態,百般挑剔,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艦突然闖入虎門海口,進攻珠江沿岸炮臺,悍然挑起侵略戰爭。接著,英軍炮轟廣州城,並一度攻入內城。當地軍民英勇抵抗,英軍因兵力不足,被迫於1857年1月退出珠江內河,等待援軍。
為了擴大侵略戰爭,英國政府於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一支海陸軍來中國;同時向法國政府提出聯合出兵的要求。法國為了換取英國支援它在越南獲得的利益,便接受英國建議,派葛羅為全權代表,以〃馬神甫事件〃為藉口,與英國聯合出兵。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活動,於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一案。
英法聯軍每隔十分鐘向廣州開炮一次,炫耀武力,葉總督拒不跟洋人談判。他的政策被後人總結為: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葉總督的方式似乎比較符合進退失度,既怕捱打又想維護風度的咸豐爺的作風。洋人打來,葉名琛請示朝廷怎麼辦,咸豐皇帝聖諭:中原未靖,豈可沿海再起風波?就是不能跟洋人打仗。皇帝告訴葉總督上不可辱國體,下不可開戰事。葉名琛就傻了,皇上這算什麼主意?不辱國體就得打仗,不打仗就得辱國體,他也不知道這個怎麼辦,求呂洞賓顯靈吧,亭子裡掛著呂大仙的畫像,呂祖顯靈保佑我打退英法,直到英法聯軍攻進廣州,葉名琛被俘,押走上船。上船的時候,葉總督心情很放鬆,特別高興。頂戴花翎打扮得跟上朝似的,隨從以手指海,示意他自盡以全臣節。等船開了葉大人發話了,我要到英國面見英王,與她當面論理,給她上課去。我打不過她,還說不過她嗎?兩榜進士,兩廣總督,中國差不多最有學問的人,就這樣認識世界,沒學問的中國人也不想知道世界是怎樣。葉名琛被侵略軍俘虜,解往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