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爾等是三朝老臣,該如何去辦,不但先帝溢號廟號要定,聯的年號也要定,然後召集文武百官,向外宣佈,喪禮由禮部擬定,如此將不致混亂,張相先擬個大概,聯來參考。”
太監高無庸喚得小太監送來文房四寶,張廷玉當場寫下了恭頌雍正皇之仁德豐功偉業等溢文,其實雍正皇已駕崩多日,他早擬妥文案於心,此時寫來甚是順暢,顯得才學泉湧貌態,不愧一國宰相。
弘曆乘機亦凝思思考,想立國號,待張廷玉寫妥溢文,弘曆亦已擬妥腹案,遂道:“敬廟號為‘世宗’吧,楞嚴經曰:“世為遷摩,界為王位,東西南北,東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現在未來為世’,先帝繼承聖祖基業,開啟未來聖世,功行天高,足可稱‘世’字。”
此語一出,眾人終覺弘曆飽讀詩書,且早年受聖祖調教有方,一一佩服拜禮敬之。
弘曆隨又說道:“至於聯之帝號定為‘乾隆’,聯禮尊為先帝世宗乃無庸置疑,但最敬佩仍是聖祖祖父,聖祖一向敬天法祖,仁愛御下,介極‘天道’,‘天’者‘乾’也,天道昌隆則為‘乾隆,諸卿當知聯之治國之道,‘寬仁’、‘孝道’、‘天道’,先帝是嚴了些,‘聖祖又太過仁慈,朕乃採‘中庸之天道’,朕並不難伺候,諸卿慢慢體會便知。”
群臣一一應是,總算知其大概。
先帝尚未奉安,弘曆得躬行之,遂令老臣全數原職不變,路途其事,一切以治喪為要,眾人始跪拜而去。
乾清宮霎時走得空蕩,弘曆一陣茫然湧心頭,摸摸須彌龍椅,喃喃念著:“皇阿瑪真的走了?我當真繼了帝位?……”見得太監們四處布張白幔紙幡,方知一切成真,嘆息道:
“做事變遷何其之大…”感慨中已想及此次能順利登基,左仲儀居功首位,知其仍在外頭鎮守,原想立即前去道謝,然喪事在身,且已為君為帝,怎可失態,遂下得旨令,即刻移往圓明園治喪。
小太監在前引路,弘曆卻要李衛召集人手護持,一行十數人始往西京行去,待行至御花園碧雪小軒時,始敢入內接見左仲儀,見其臉身傷痕仍在,忒也疼心,道:“仲儀兄,苦了你
左仲儀仍想跪行大禮,弘曆急忙扶來,急道:“左兄莫如此,你我早以兄弟相稱,別見外了。”
左仲儀道:“君臣有別……”
弘曆笑道:“那是對外,像在乾清官,至於私人見面,毫無禁忌,老實說,我的江山一半是你拼來的,尚得感激你呢,快快起來,再跪就是見外了。”
左仲儀的確跪不下去了,只好拱手為禮直道謝,並未恃功臣而驕,倒讓李衛心服不已,對方果然識得大體。
弘曆笑道:“把豪氣拿出來,莫因我當了皇上即生疏了,那多可惜。”
左仲儀應是,淡笑回應。
弘曆笑道:“我那‘乾隆’帝號如何?其實我也想過,你稱‘仲儀’,‘儀’者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之‘儀’吧,朕總也是皇上,總該列在你的前頭。故取了兩儀之前即‘太極’,而,太極’即是‘乾坤’陰陽之意,有你兩儀發光發力,乾坤必旺,故取‘乾隆’也。”
左仲儀怎知對方取帝號竟把自己算進去,如此倒也親近了許多,拱手道:“臣必鞠躬盡瘁,護持乾坤昌隆。”
弘曆笑道:“好極好極,尤其你生財之道,是我最為欣賞者,他日倍重之處仍多。”
李衛道:“左爺武功亦是一絕,肯為皇上效命,實是大清之福。”
弘曆笑道:“是極是極,待先帝喪事辦妥,你我得好好長談,共商富國強道如何?”
友仲儀道:“臣隨時候傳。”
弘曆笑道:“毋需臣來臣去,兄弟相稱始妥。”
左仲儀拱手道:“在京城忒也不妥,回江南,臣倒可遵旨。”
弘曆笑道:“那好,朕總對江南情有獨鍾,他日定去。”兩人會心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李衛見雙主關係匪淺,知已達無所不談地步,始奏道:“皇上當知先帝乃受刺客殺害,仍得追捕兇手,以替先帝雪仇,奴才且得負責皇上安危,離開不得,追兇任務何不託付左爺行之,以其武功機智。必能查個水落石出,速著兇手。”
弘曆額首道:“皇阿瑪之仇,必將報復,且請左兄助一臂之力,至於我,還得等治喪畢方能行動。”
左仲儀雖知此事必和呂四娘等反清弟子有關,查下去恐要牽扯出漕幫,然節骨眼怎可拒絕,拱手道:“臣當盡全力追捕,但皇上放走了弘皙的確不妥,此事和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