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鐵騎諸將在利益上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也是聯合行動的。但是,他們的內部又是聯盟形式。這些武官,在關外擁有大量的土地,驅使軍戶在這些土地上耕種。獲取大量的財富。來補貼軍用;這也是遼東鐵騎強於其他衛所兵的關鍵。
明朝的遼東鐵騎和其他衛所兵是一樣的;親兵才是一支部隊戰鬥力的體現;他們手中的實力,是以他們養著的那些親兵來體現的。誰獲取的財富多,誰就可以多養親兵。誰的親兵多,誰的地位就高。因此,當努爾哈赤攻打寧遠時,光是為了自己在關外的土地,這些武官就要和袁崇煥同仇敵愾,拼死一同抵抗後金軍隊。
順便說一下,這時候,在這個軍事集團中,有一位小弟弟——吳襄。吳三桂是吳襄之子,他的爺爺是一個以販馬為生的馬販子。原籍在安徽徽州;吳襄本人在商業上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軍事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事蹟,但是他有一名赫赫有名的兒子——吳三桂。
而袁崇煥要拉攏遼東鐵騎集團,在物資供應和軍餉上,必定是會向這個軍事集團傾斜的。而且,在袁崇煥進行什麼軍事行動的時候,也要考慮這個軍事集團的訴求的。甚至必須有些遷就。
可是這麼一來,問題就來了。我們都知道,無論在什麼軍事行動中,偵察工作肯定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我們又知道,偵察工作是要分為偵察和絞殺兩部分的。偵察如何做,我們都已經明白,可是什麼是絞殺呢?
絞殺就是,在本方大部隊的周圍,劃分一片區域。在這片區域內,只要看到敵方的探子,就一律殺掉。絞殺的目的就是,不讓敵方的探子知道自己大部隊的位置,而讓自己的探子偵察到敵方大部隊的位置。這樣的話,就達到了敵明我暗的效果。
而這個時代的探子;在遼東平原,清一色都是騎兵。為什麼呢?如果是步兵的話,就算是你偵察到了什麼,也來不及趕回去報信啊!所以騎兵的速度事實第一位的;必須坐騎是好馬;結果把騎兵弄的都是高頭大馬的。這些探子根本做不到隱蔽。
當這些探子看到敵方的探子以後,如果雙方都在絞殺區以內的話,就會立刻拿起兵器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pk。看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某些作品中,吹得神乎其神。近乎於刺客之類的夜不收,那就完全就是胡吹。當然如果是在山地之類的地形;可能是隱蔽為主的輕裝步兵;但是在遼東草原上;完全是速度為王的騎兵流。
而騎兵戰鬥這種東西,不是簡單的拼人數,而是主要看馬匹質量和數量,馬匹數量這種東西,中原完全不是蒙古草原上的蠻族的對手,而馬匹的質量,其實根據西方培育馬匹的經驗,農耕圈養如果科學配種的話,是強於遊牧民族的放任馬匹自然選擇的——因為馬匹自然選擇和其他動物自然選擇一樣,都是攻擊意識比較強的個體獲勝,而騎兵的馬匹顯然是紀律第一性,遺憾的是當時野蠻人不知道這些,培育馬種的方法基本就錯了。
中原地區由於三百年一次大亂的關係,養殖繁育馬匹的經驗又因為中國輕視理科的傳統無人重視,沒有發展處獨特的馬匹繁育學,基本就是把野蠻人那種馬匹自然選擇當做真理——很多評書裡還宣揚好馬必然是劣馬的荒唐理論,其實想一想就知道騎兵的馬要是都性子烈挑主人,哪有那麼多英雄夠馬挑的呢?這不扯淡麼?
更倒黴的是,因為中原經濟過於發達的原因,從經濟上用貿易換取馬匹比中原王朝自己養馬合算的多,所以很多王朝乾脆玩養不如買這一套,不過人家蒙古人也不傻,給你的種馬顯然比自己留下用的差了一等,所以中原王朝的馬匹一般情況下是不如北方野蠻民族的。
這種絞殺戰鬥,是整個騎兵戰鬥中最最殘酷的。理論上因如果雙方的戰鬥意志都是很頑強的話,那戰損比完全就是一比一。為什麼要加上“雙方的戰鬥意志都是很頑強的”這句定語呢?
因為如果一方的探子逃跑的話,那死神就向這個探子招手了。這說明這個探子把後背留給了敵人,自己完全放棄了抵抗。
而一對一騎兵作戰之中;隊形這種文明國家對抗野蠻民族的大殺器基本沒有作用;而野蠻民族的馬術;單人戰鬥的優勢卻無限制的放大了。
因此,當自己的探子派出去以後,軍隊的統帥就要做好探子大量死傷的心理準備。不過,無論探子的損失是多麼的巨大,軍隊統帥也要堅持派遣。因為,一位有經驗的軍隊統帥,可以從自己探子死亡的方向和密度來大致判斷出,對方大部隊的位置。但是這一切,都是對軍隊統帥和那些探子心理的極大的考驗。這完全是雙方意志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