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排兵佈陣。這士兵與士兵之間,行列與行列之間不能排得太密。需要留出一定的間隔距離,各種兵器才能施展,隊形才能變化。每個衛遼堡軍士佔地約一步左右。這樣韓朝右哨的三個步隊,就組成了一個長二十多米,有九排軍士排列的小方陣。
看看圓陣左邊與右邊的部隊,他們同樣如此安排,只不過他們的佇列略顯狐形,沒有祖大樂本部部那麼方正。
在祖大樂右哨中,有甲、乙、丙、丁四隊,除了甲、乙、丙三隊佈置在這裡外,還有丁隊,則是調到圓陣的最後方去,隨之調去的,還有祖大樂左哨部的甲隊,祖大樂後哨部的乙隊。
清兵貫用中路攻擊,兩翼及後部突擊的戰場,因為是他們騎兵在場,沒有任何的方是安全的,祖大樂兵力不多,也有利於對付他們的攻勢。
衛遼堡一哨兵有二百四十九人,每哨兵的一隊軍士,連同隊長,甲長。還有各護衛旗手鼓手算在內。一共有六十人。其中戰兵軍士五十人。火銃兵與長矛兵各佔一半。
昨日之戰後,祖大樂部左哨與祖大樂右哨部都是不滿員,祖大樂的左哨部傷亡有四十九人,其中左哨甲隊傷亡更嚴重,此時他的哨中只餘兩百人。祖大樂的後哨部傷亡二十五人,其中後哨部的乙隊傷亡也頗為嚴重,此時他的哨中只餘二百二十四人。
為保持兩翼的戰力,左哨與後哨只能將自己哨中傷亡最嚴重的步隊抽走,佈置到圓陣後面去。如此一來,三隊軍士,連同軍官護衛旗手在內,圓陣後部的戰兵人數不足一百六十人。其中火銃兵的數量更只有五十人。這處圓陣的最外面,只佈置了二十個火銃兵,餘者三十人同樣分佈在兩角之中。
不過在圓陣內,有祖大樂的八個護衛。還有近四十個夜不收,他們除了留作總預備隊外,還可以作為支援圓陣各方的兵力使用。
祖大樂環顧四周,看周邊各哨各隊旗幟肅立,將士們都己經準備就位。各人緊握手中的兵器,等著接下來的戰鬥。
結陣如此之快,這都歸功於衛遼堡平時嚴格的陣列練,所以讓衛遼軍從三個不相連的小方陣變成一個圓陣並沒有花去多少時間,只在幾鼓之間,看清兵還沒有進入二百步之內。衛遼軍己是變陣完畢。
在圓陣每邊的裡面,哨官弗朝。祖大樂,祖大樂都是帶著自己的幾個護衛還有旗手鼓手指揮戰鬥,此時他們臉上也是露出自得的神情。顯然是對己方哨隊結陣如此之快感到滿意。不過祖大樂還是覺得不滿足其實應該可以更快的。
他總覺得在戰鬥中,每隊中的火銃兵與長矛兵分拆使用很不方便,以後等清兵退後,自己要組建清一色的火銃隊與長矛隊,每哨各兩隊,這樣作戰使用就方便順手了。
祖大樂眯著眼看了看天上的太陽。此時陽光仍是猛烈,那太陽曬在自己厚實的鐵葉上,全身上下有一股說不出的燥熱。他估計此時是下午的三點左右,也就是大明的申時初刻。
估計這個下午,要進行一場血雨腥風的戰鬥,祖大樂平定心神。下令揮動大旗,立時周邊哨隊同樣的揮旗呼應,軍中一片旌旗招展。祖大樂心中豪情湧起,雙方都佈置完畢。自己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就看鹿死誰手了。
看清兵仍遠,他大喝道:“依陣並坐。”
立時嘩的一聲。甲葉的碰撞聲響,圓陣內,除了祖大樂與各哨軍官旗手站立外,餘者人等都是坐立地上,這樣可以抬高軍官們的視野。而且各軍士沉重的甲冑披在身上,也可以讓他們節省一些體力,為將要來臨的戰鬥積蓄力量。
太陽曬在乾燥的土地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慢慢的,塵土中那些清兵離得更近了,最後他們進入到圓陣的一百多步外。
祖大樂看得很清楚,第一波逼來的清兵約有兩百餘人,位於尖刀位置的。就是那領頭的數十個馬甲死兵,他們個個都是身批雙層重甲,手上拿著重盾,由幾個分得撥什庫及專達帶領。
在他們身後或是左右,若即若離的跟著數十個身披輕甲的善射弓手。由一些步兵撥什庫帶領。再後又是一群手持兵刃的黑壓壓士兵,有甲或是無甲,人群中,一些盔上高高紅纓,背上有火炎杆旗,看上去為白巴牙喇兵樣子的人分外刺目。祖大樂還看到這波的清兵中,出現了一個牛錄章京的官幕大旗。
祖大樂己經可以判斷,這波清兵的主要攻擊目標,就是自己圓陣的正前方位置。除次之外,還有兩波煙塵同樣滾滾而來,一波為步兵,一波為騎兵,就不知道他們攻擊圓陣的哪個方位。
祖大樂目光緊盯著對面的清兵。他估算著距離,在清兵進入百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