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遼東歷任的主管裡面,王在晉和高弟可以一起拿出來說,這倆人跟關寧集團的關係都不好,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兩個對於遼西的態度跟關寧集團的根本利益相左。他們認為遼西不可守,成本太高,認為應該放棄遼西,退入關內,構築關薊防線,補給線的拉長會極大地增加資源不足的滿清的負擔。
不管這個理論對還是不對,這個事情他本身是致關寧集團的根本利益於不顧的。關寧集團本身就是地主,資產階級,讓資產階級放棄自己的主要資產變成無產階級,那是相當難的,和要他的命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其實關寧集團一直到明朝滅亡,才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靠滿清,根本就是維護自己的土地利益,滿清也不得不用裂土封王來收買關寧集團,當然反過來倒是很會讓人很有積極性,這點可以參考建虜。所以,這倆人都下臺了,而且下臺的速度相當快。
當然有人會抨擊兩人沒血性,膽小什麼的,不過打戰不是街頭鬥毆,說這些的人,基本都是心理年齡不超過三十。
361關寧軍的利益
接下來就是另一個觀點的代表了,孫承宗(其實王化貞也可以看做這個觀點的代表),孫閣老和關寧集團是有過那麼那麼一段蜜月期的,那是在老孫剛來的時候。孫閣老否決了王在晉的放棄遼西的觀點,認為遼西還有可為,這點大得關寧集團讚賞,根基保住了,所以孫閣老跟關寧集團開始了蜜月期。這個蜜月期也不太長,在寧遠城修完後,孫閣老就開始考慮收復遼東的問題了。這個問題又傷害到關寧集團的利益了,為什麼呢?從兩個方面考慮可以這樣想:
1、先往好了想,如果關寧軍打贏了建虜,那麼戰爭是不是就結束了呢?結束後,關寧軍恢復其鄉巴佬地主的身份,按照大明朝廷的規矩,如果關寧軍戰鬥力迅速垮掉,只怕不會再給他們一個銅錢;保不齊和宣大的明軍一樣,男的做苦力,軍屬做失足婦女。如果關寧軍戰鬥力還行呢?就想對付李成梁一樣藉助外患一點一點消滅掉。就算是祖大壽和戚繼光一樣會做人,那也不行,畢竟大明朝黨政太厲害,你抱大腿也就是得罪了另外的文官,風水輪流轉,早晚還是要完——其實說的穿了,你打贏了,朝廷皇帝百姓都可以鬆了口氣,卻是斷了從遼東餉銀分肥文官們的財路,這種不長眼的貨色,不打你的臉,打誰的臉?
2、這還是好的,往糟糕的局面想,打輸了呢?那問題也很嚴重,打輸就會死人,如果是一般的軍戶也就罷了,不就是個農奴麼?這年頭大明朝四處鬧災,給口吃的就能拉走一大票,問題不大,但是如果非要和建奴死拼的話,死的就是家丁了,對於明末軍閥來說,這個比土地資源更重要啊,關寧軍閥集團的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家丁為核心的人力資源啊,人死光了,按照大明朝的規矩,這幫丘八沒了實力,就是有天大的功勞,敢還拿什麼跟朝廷要錢?呵呵呵。所以孫閣老的這個想法第一時間被關寧集團否決了,雙方關係開始僵化。孫閣老無奈之下只好找了幾個外來戶來執行他的命令,馬世龍應運而生了。
這個馬世龍雖然比不上戚繼光,秦良玉這樣的名將,但是也不是個白痴,他是有兩下子的。可是,孫閣老天真的讓馬帶領關寧軍去執行一個跟關寧集團所下指令相反的命令,這個就有點想當然了不是。結果呢,慘敗,關寧友軍前進的時候不修橋,逃跑的時候過河拆橋。這你讓歷朝名將來也不行啊,所以之後,孫承宗也很乾脆的下臺了。
孫之後是高第,關寧集團在經歷了王、孫、高之後,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從中央派來的,無論哪個都沒有充分考慮到地方集團的利益,考慮的都是中央的利益。這個問題很嚴重啊,這樣下去無論他們怎麼折騰,他們不但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甚至有可能自己利益被最小化。
於是,他們決定捧一個自己的代言人出來。這意識看著很超前不是?其實太陽底下就沒有新鮮事,。。。於是,袁大督師粉墨登場。
袁崇煥跟關寧集團其實早就有交集了,修寧遠城那會兒,跟祖大壽搭檔,當祖大壽監工的就是袁了。這個關係其實是很鐵的,打個比方吧,那就是現在的kfs和地方zf,或者3鹿鹿鹿公司和質監局的關係差不多。可以說,關寧集團對袁還是比較瞭解的,或者說他們還是認可袁的為官之道的,因為袁是能充分認識地方集團實力,並且考慮地方集團利益的人。於是,就有了“寧遠大捷”。
知道了寧遠大捷真相的很多人恐怕都有這樣的疑問,寧遠之戰總體上明朝是損失很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會有大捷之說呢?而且如果單單是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