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度有許多潛規則,其中有兩條影響非常大,一是神童現象,這神童麼,就和現在什麼十四歲的高考狀元什麼的一樣,吸引眼球了。不過有一點陰暗的地方,就是心照不宣了。一個成熟的官僚體制,無論是什麼社會制度,有兩點都是很重要的,一就是資歷,年紀越小,進入官場越早,也就越容易提拔,畢竟除了少數手眼通天和能力超強之輩,大家其實都差不多的水平,苦勞這種時間凝聚出的東西也就很關鍵了,畢竟老師就是學生爹,你當了一把科舉的主考,選了個年歲大的,沒幾年就退了,豈不是浪費了官場中最好的機會麼?
明朝聞名的神童首輔就有解縉,嚴嵩,楊廷和,李東陽,張居正等人,這些人正邪,功過且不論,少年聞名和神童現象有關了。
第二個原因還是資歷,明代科舉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等為翰林院庶吉士,取得翰林院的預備資格,三等則委以地方基層官吏或其他職務。甚至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規矩……
34【政務全書】過渡章節,可以不看。
【這種介紹歷史*的章節總是要有的,我覺得吧,與其把這些歷史*拿到vip章節裡混字數騙錢,還不如在免費章節裡說出來,就是這樣】
當然,按理說這樣做最初也沒啥問題,畢竟朱元璋,朱棣都是政治強人,而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也就是“天子私人”——皇帝的秘書班子而已,一群秘書精通文字工作,以及辦事流程顯然比地方上的督撫任職經歷什麼的重要得多。
問題是朱元璋的子孫們可不都是政治強人啊!後來皇帝能力不足,讓本來是輔助皇帝的大學士們演變成了實際的丞相,而丞相麼,沒有治理省,府的經驗能行麼?不說現代了,就是宋朝,丞相也要經歷州郡的歷練——就算你沒什麼大的能力,起碼也得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啊!
但是我前面說了,明代科舉進士三等才委以地方基層官吏或其他職務,你讓高貴冷豔的翰林院成員,和科舉進士三等一起下基層,走地方,人家能幹麼?就是現代,豆子大的一個小官,願意和一般工人一起勞動的又有幾個呢?
明朝的翰林院體制造成了經驗不足,這也就罷了,畢竟經驗不足,聰明來補的人比經驗足的一般人還強的事情現實中也不少,但問題是,這些翰林院的一等科舉進士,實際上智力的發展方向很有問題。確切的說明朝的八股取士,本身就是對人的智力有誤導作用,越是八股考得好的,這腦子問題就越大……
八股文到底是什麼玩意?一般人在中學會學到八股文要被分成死板的八個部分——不過這問題也不大,正規的公司和政府公文都是有格式的,這也是應有之意,但問題在於八股文的寫作要求——也就是所謂的破題了。
八股文的的破題也是很複雜的事情,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大概是怎麼回事。清初時,嘉興縣縣試全案已定,惟甲乙二人文筆並佳,不能定案首,以《四書》之‘o’,命各作一破題。甲所破題曰:‘聖賢立言之先,得天象也。’乙曰:‘聖賢立言之先,無方體也。’乃定甲為案首。這個故事在李伯元《南亭四話??莊諧叢話》中也有記載。一則記其破題曰:“聖人未言之先,渾然一太極也。”又一則曰:“先行有言,仲尼日、月也。”還有的書上記載的破題為:“夫子未言之先,空空如也。”
同樣一個“o”,卻能想出五個不同的破題,即論證中心。這是什麼玩意呢?其實就和高考雲山霧罩,莫名其妙的作文差不多,實事求是的說,這種考試方法是能考出一個人的智商和思維的,但是說能考出實際能力來,就是笑話了,不信讀者可以試著看一看高考作文成績高的同學,有幾個是文字能力不錯,從事文字工作的?現實中的文章都是要求緊扣實際,言之有物的啊,這種雲山霧罩的東西有什麼用呢?
問題更大的就是八股文這套思維方式和政治結合,問題就更大了因為八股文的思維方式不結合實際,導致整個政府辦事也是空談大義,不通實務,著名的東林黨人吧,道德,氣節,吹的震天響,國家的實際實務呢?比如收多少稅,怎麼收稅,收稅之後收稅物件能否承受得住,這些東西人家根本不考慮,這種政府最基本的東西都不考慮,不出下崗職工李自成,也早晚會出張自成,王自成不是?
而且正如我前面說的,破題的角度不同,可能就意味著思路不同,這在現代無所謂,配上科舉時代老師就是學生爹的現實,很可能讓思路問題和個人恩怨結合起來,最後激化導致你死我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