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的散碎銀子摸出來賞給了,其實未必有半兩,可還是讓吳典史心疼不已,把怨氣撒在一個入城賣柴禾的農民身上:
“你看什麼,就是你了,攜帶凶器進城麼?這把刀我沒收了!滾吧!”
“典史老爺,那是我砍柴的刀啊,吃飯的傢伙!”
“柴刀啊!那也不行,讓老爺保管著,等你出城再給你!只要收一筆很小,很小的保管費就可以了!“吳典史和氣的說道。
41治國捷徑
縣城內,劉白羽在張天宏的指引下,去見了三班六房的大小官吏,劉白羽大大方方的每人賞了一錢銀子,而縣丞、主薄是沒有的,因為關縣令不憤這兩人吃相太差,激起民變,攆走了這兩人,導致縣丞、主薄位置空缺,而根據大明朝的規則,吳典史那個劉白羽眼裡的齷蹉男就是縣裡實際上的二把手了……
中國一向的官場潛規則,如果兩人關係不凡,那是要走後門不走正門的,張天宏也不例外,直接走了縣衙的後門,為了表示親近,張天宏自然也不稱呼官職,不顧禮儀的高聲喊道:
“關賢弟!我給你找的能人來了!還不快過來迎接?”
“再大的能人可以憑空變出糧食來?大哥你也別安慰我了,這丟官罷職是小,百姓換了一個貪官酷吏,只怕就是遍地烽火了!”這人似乎喝了點酒,說話有點磕磕絆絆的,言語中激憤之意,溢於言表。
大哥!您是堂堂縣令,不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啊,怎麼跟一個憤青似得!遇到問題不想辦法解決,就知道危言聳聽?!劉白羽被關縣令這話雷的外酥裡嫩,還沒見到本人,就直接打了一個不靠譜的標籤。
不過劉白羽不知道的是,由於八股文的推廣,明朝的讀書人就是好大言,不顧實務,象關縣令這樣的憤青還是比較實在的,劉白羽要是見過東林黨內大話連篇,實際事物根本不懂的諸多君子,只怕就會明白了,明末是憤青治國是不假的,關縣令之所以仕途不得志,是因為此人憤青的還不夠——你該罵一百句昏君,奸黨啥的,怎麼能說沒人可以憑空變出糧食來,這怎麼行???
不過出乎劉白羽意料的是,自己和張天宏進去的結果,沒看到一個鬥志昂揚的憤青,倒是看到了一個滿身酒氣的文藝青年,背對著張天宏和劉白羽二人,正在自斟自飲,借酒消愁。
“呵呵呵!我聽到張大哥一直說你是如何如何,為民分憂,是本縣的支柱,結果真是見面不如聞名!真是大失所望!”劉白羽覺得和這種人說話,正常交流只怕不行,所以只好劍出偏鋒。
“哼,站著說話不腰疼,有句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算了一下,想過去這一關就是喝粥也要幾千斤糙米……”
“要我說,你這是庸人自擾之,這流民又不是本縣的,攆出去就是了,臨近幾個縣不都是這樣麼?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是麼?再說了,這年頭能管好自己一畝三分地的官都是好官了,有時候你得學著裝聾作啞!”張天宏規勸他。
“說的輕巧,那都是漢人啊,和你我一模一樣的人!又不是番邦韃子,能讓他們自生自滅麼?再說了,這流民放著不管,被白蓮教之類的邪教裹挾,可就又是一場大難,聞香教之亂,彷彿還在我的眼前,不過短短半年,可就是伏屍百萬啊!歷歷在目……”
“這,你能不能一個縣令還操著內閣閣老的心?外來流民出事,只要不是在本縣鬧出來的,縣城裡沒事,誰也怪不到你身上就是了……”
關縣令聽了張天宏此言,點頭稱是,卻是把劉白羽雷的不輕——讀到明朝縣令,知府什麼的城破之後自殺身亡,還覺得明朝的官員很有擔當,很有骨氣——哪成想一旦換位思考,居然真相是守住城池,外面鬧成什麼樣也不算啥大事!
“總還是要想辦法的,能救幾個算幾個吧,我這就讓士紳們封閉縣的邊界……”其實關縣令自然之道自己這話說了也是馬後炮,因為鄰縣鬧出來流民結夥的事,諸多士紳早就私下封鎖了邊界,否則到縣城的流民就不止這個數了。
“終究是要有些錢糧的,這縣裡倉庫裡只有五百斤米了!今年秋收只怕也不好,就這點雨水,只怕又是歉收……唉,也不知道老天爺是怎麼回事,這幾年除了大災就是小災,就沒有幾個豐年,十幾年下來,就是首輔是諸葛亮,張子房也是沒有辦法啊!”關縣令長吁短嘆,眼淚都不知不覺中掉了下來。
“我說關縣令,張天宏大哥一直誇你是個好官,現在看來,你可是名不副實啊,居然連基本的政務都不懂,唉,真是為本縣百姓感覺到悲哀,他們眼裡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