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律優勢,一舉野戰破敵,這流民武裝紀律都很差,一旦被擊破建制,基本就是無法再度組織,官軍只要對於流民首領死盯著不放,消滅即可,流民武裝沒了組織,戰鬥力和豬羊無異了!
當然,劉白羽的手下不是官軍僅僅是地主武裝,不過同樣相對流民武裝是人數少但是精銳的一方,這個道理還是完全適用的!
所以對於劉白羽來說,軍事上的最優解就是利用野戰優勢,突襲白蓮教,如果再加上劉白羽手下人吃得好油水足,沒有夜盲症這點,夜晚一個突襲只怕白蓮教看著可怕的三萬多有戰鬥力男丁,四千多的護教神兵就直接夜晚炸營,直接崩潰了!
但是【什麼事最怕的都是但是這兩個字】如同前面所說的中國很多時候戰爭要看政治而不是純粹的軍事。
毛文龍的東江軍吃的穿的,彷彿叫花子一般,因為離明朝本土遙遠,遠在朝鮮,就被很多文官認為不可靠,是一個威脅——這個還是正經的官軍呢!
劉白羽這就是地主武裝,真要傳出來兩千破四萬流民武裝的戰績出來,等的不會是明朝的賞賜,而是羅織罪名,鎖拿進監獄——你丫一個地主養活那麼強大的武裝要幹什麼?造反麼??
大明朝在的時候,李自成縱橫萬里,也沒看到類似清末的曾國藩,李鴻章之類的地主武裝出來,反倒是大明朝一完蛋,李自成就被地主武裝擊殺在了九宮山!其實這不是偶然的,是大明朝的國策決定的!
網上很多人都覺得李自成免除糧稅,追贓之類的,不得地主喜歡,是李自成失敗的原因,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畢竟那個時代地方上就靠地主統治,得罪地主怎麼行???
不過筆者經過再看了一遍歷史,發現這結論根本就是現代人想當然了,其實明朝和大清朝很得地主人心麼?不見得吧!
朱元璋起兵擊敗方國珍,陳友諒的時候,可沒有後兩者得人心,所以才鬧出來給江南重賦的制度來,這樣的政策直到明朝中晚期江南地主控制文官體系才被廢除。至於北方的大地主們,人家割據的正開心,朱元璋北伐的時候,不少人在元朝皇帝的大旗之下,可是沒半點一個民族的感情可言!
朱元璋的回答則是把這些人的土地沒收,賞賜給衛所裡的軍人——這叫得北方地主人心麼?還不如說朱元璋把自己的功臣,部下變成了新地主而已。
至於滿清,就更別說了,努爾哈赤時代再東北搞農奴制度,把漢人當農奴,除了范文程等少數漢奸,哪有什麼漢人地主呢?入關之後則是在北方大肆圈地,在南方用文字獄打壓江南地主——這樣的政權得地主人心,您開什麼玩笑呢?
實際上,明朝也好,滿清也好,都是一個軍事集團起家,碾壓一般地主得天下罷了。朱元璋的統治核心是明朝的藩王加衛所制度,滿清的統治核心則是八旗。明朝的藩王制度在朱棣稱帝之後,打壓的非常厲害,土木堡之變和衛所制度崩潰之後,不得不依賴文官,然後被文官掏空了根基。滿清則是統治核心八旗不堪用之後,不得不把權力分享給清末的曾國藩,李鴻章之類的漢人地主代表。
其實依靠地主才是統治集團虛弱,不得不讓權的表現,取得天下的時候,只要你有一個堅強的統治集團,完全可以隨意碾壓這些地主……
所以呢,黃大力建議劉白羽透過關縣令和鄰縣的萬縣令聯絡,在白蓮教圍攻鄰縣縣城的時候和守城的萬縣令裡應外合,一舉擊破白蓮教,然後把功勞送給鄰縣的萬縣令,自己不出頭,也就乾乾淨淨,完全沒有後患了!畢竟這大明朝的官場上,這冒領功勞那是司空見慣的,不用劉白羽費心!
這個建議不錯!所有人都沒有意義,劉白羽就決定通知鄰縣的萬縣令,準備一起在鄰縣的縣城下夾擊白蓮教,一舉破敵!反正明朝縣令丟了縣城是殺頭之罪,不相信鄰縣的萬縣令不在乎自己的小命!
而事實也正如劉白羽想的那樣,鄰縣的萬縣令知道劉白羽要來幫忙,激動的都快把劉白羽叫爹了,本縣計程車紳們都不管縣城的死活,鄰縣的劉老爺卻準備聯合張老爺來幫助破敵,這是多好的良紳啊!自然是沒口子的答應了!
只是,很多時候計劃再好,沒有變化快!半個月之後,劉白羽沒有得到白蓮教攻打鄰縣的縣城的訊息,倒是直挺挺的對著本縣衝了過來,幾個士紳的土圍子都被打破,離劉白羽的劉家莊已經不足五十里地了!
122被屠殺的炮灰
而且這白蓮教武裝現在已經不是一股疲兵了;連續破了幾個士紳的土圍子之後;獲得了大量的糧食補給和周圍農民不知道是被迫或是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