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面上。所謂三方並進:即廣寧、登萊、山海關三路同時進兵。後來事實證明:廣寧根本靠不住,很快就因為內奸孫德功淪陷了,當然這主要是王化貞用人不當造成的,但是熊廷弼“三方並進之本謀”顯然過於理想,根本就沒考慮到廣寧被後金內奸滲透的嚴重情況,是紙上談兵、
而讓熊廷弼更是無法辯解的是在登萊方面,他重用的門生——登萊巡撫陶郎先,不僅貪汙軍餉,沒有組織起強大的軍隊,還中了反間計收留後金特務,登萊一路終屬虛著,熊廷弼後來自己也意識到:“此二方(廣寧、登萊)已屬畫餅。———”也就是說,由於熊廷弼沒考慮到廣寧、登萊根本不堪用的情況,實際上真要按照熊廷弼“三方並進之本謀”只怕毛文龍的鎮江大捷都不能取得,而是一場大敗了!
由於這次熊廷弼說的毫無道理,如果說東林黨人內閣首輔葉向高駁斥他還有袒護自己學生王化貞,以及東林黨和楚黨鬥爭因素的話,非東林黨人,王在晉早年討伐倭寇起家、長期擔任軍事要職兵部左侍郎王在晉也覺得這次熊廷弼太過意氣用事,鬧得很不像話,駁斥說:
“鎮江之捷,巡撫逕自報聞,不與經略衙門知會,遂生異議。黨熊者必欲詘其功,文龍幾逮矣。”
因為牽扯到楚黨熊廷弼和東林黨人的鬥爭,毛文龍鎮江大捷之後,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援,位於毛文龍後方,本該負責糧餉供應的登萊巡撫陶郎先對朝命陽奉陰違,不發一兵一餉相援。
後金卻相當重視,先後派皇太極、阿敏等率精兵五千人攻打鎮江。沒有後援的毛文龍麾下只有一百多人,孤軍難支,不得不攜軍民退入朝鮮。
皇太極等追擊過鴨綠江,遣使暗通義州府尹鄭遵,鄭遵經朝鮮國王李琿的同意,與後金聯合。【現在很多人被網路上朝鮮在明朝滅亡後依然奉明朝為正統,極為推崇,實際上朝鮮王國的態度就是嘴炮可以,出錢不行,遠沒有網民想象的那麼高尚】
137黨爭誤國
作者的話:首先宣告入v之後絕對不貼資料了,所以只能在公眾版貼。
貼資料是迫不得已,畢竟經過滿清的篡改史書,以及後世的黨爭,很多明末的歷史書自身問題就不小。而網路上的網路史學家們,又往往立場過於鮮明,不是東林黨禍國殃民,就是閹黨一無是處,或者說給人發東林黨,閹黨之類的標籤——我個人的意見是,在明末那個年代幾千萬漢人被幾萬建州女真【大部分女真部落還是忠於明朝的】征服的時代,錯的肯定不是幾個人,或者一群人,只怕是整個國家的體制,文化,都出了相當大問題!而對於這些歷史人物,我覺得也要客觀看待,魏忠賢嘔心瀝血挽救國家財政,要肯定,但是他黨爭誤國也要承認。而對於東林黨人,也要客觀看待,搞政治的麼?哪有什麼絕對的好人和壞人呢?實在有意見的,大家就當是我在學習明朝那些事一樣,說的白話歷史吧,雖然論起銷量人家是大神,咱是撲街,不過看一看歷史的另一種解讀也是不錯的,對吧?
朝鮮、後金大軍合圍毛文龍部於林畔,毛文龍率部進行了激烈抵抗,“一日七戰,殺傷相當”,後金未能逞志而退兵。明將丁文禮、呂世舉等犧牲,但一百九十七名追隨毛文龍深入敵後的勇士,如尚學禮、王輔、張盤、尤景和、王承鸞、陳忠、時可達等,很多在惡戰後倖存,併成為毛文龍開鎮東江的核心力量。
滿清史籍吹噓說是毛文龍僅以身免;純粹是滿清一貫的撒謊和貼金而已。
林畔之戰後,毛文龍以皮島、鐵山及寬靉山區為根據地,招募難民,以老弱者屯種,精壯者為兵,從無到有,逐漸發展成一支海外勁旅。天啟二年(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龍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徵虜前將軍印,開鎮東江。天啟三年二月,加都督僉事銜,賜尚方劍。天啟四年(1624年),後金首領努爾哈赤遣使東江議和'非誘降;是互不侵犯協議',毛文龍將來人綁送京師,天啟對毛文龍的忠心非常高興;又升毛文龍為左都督。
東江鎮建立後,毛文龍一面招撫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遼東百姓,前後接濟安置數十萬遼民以及親明的女真部族;蒙古部族。一面遣將四出,不斷用游擊戰術;幾人一組深入後金腹地,用各種方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漸成為後金大患。
對於東江鎮的作用,王在晉在遼東經略任上說的清清楚楚;毛文龍一日在;就能讓努爾哈赤不敢長距離作戰;;而努爾哈赤為了軍事需要;強行維持了幾萬人的軍隊;如果不能掠奪蒙古和明朝來壯大自己;只能是最後財政破產;戰場上百戰百勝也不能改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