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悟,在藝術體驗時突顯出人的獨孤的本質和自由的本性。而經濟制度、文化都是人的問題,在與個人的關係中具有一一對應、不可重複的藝術學關係。
從物理學到人口學再到藝術學的精神變遷,並不是一一興替,而是從單一到並列,再到三種同在。精神豐富的同時,認識的方法變得複雜;選擇多元之後,學問的信心受到質疑和考驗。更何況知識由於網際網路的便利,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已經多到完全可以遮蔽學習能力和覆蓋理解水平的程度,知識成為人類異己的力量。所以,無論是對一位學者,還是對一位學生,在大學之道上,要想洞察宇宙,了悟人生,必須重思門徑,梳理思路,概覽方法,舉一反三,從一個具體的學科入門。這就是大學入門叢書編輯的形勢和任務。
大學入門叢書按學科分類,依照目前大學學科的通行的基本分類方法,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四類。數學和哲學本來應該別歸其類,為簡便計,將數學掛在以其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一類,儘管社會科學用到的數學日益增多。哲學原本在一切分類之上,但是關於哲學歷史的學問,討論哲學觀念演變的科目已將哲學學科習慣性地帶入了人文學科之中,吾從眾。
大學入門叢書約請的作者,一定是在本領域中的專家,並且同時又是對學科整體相當關心的學者。借重他們,把一個專業或其中的一個問題講述給初學者和非本專業的讀者,儘量少用專業性強的術語。每一部書基本上在12~18萬字、12~18個章節之間,力圖滿足三個基本的期待,既讓讀者瞭解本專業或者本題目的基礎知識框架,又讓讀者瞭解此種學術的主要思路和方法,還讓讀者藉助啟示,動用參考文獻和附錄,可以進一步覓得深入學習的途徑。
大學之道,古今又是殊途而一致,接引在於入門。雖不敢妄稱此叢書可以通達大學之道,然而不肯失責之心,天地可鑑。
致中國讀者
我們大家一起來思考中日的過去與未來
假如我們看文化與語言的廣泛問題,那麼日本也跟中國有著密切關係。漢字是日本文字的重要成分,而日本假名系簡化漢字而成的。而不管是好是壞,儒學仍是日本信仰體系的重要成分。佛教也是這樣,佛教在日本被當作是大體上是中國宗教,儘管佛教起源於印度。
但日本過去不僅吸收中國文化而已。大約1500年前,為了被他國認真看待為一個文明國家,新生的日本國有意識地模仿唐朝政法制度,但加以大幅修改以獲得獨特的日本特色。
在近代時期,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當然沒有那麼尊敬。尤其,20世紀30年代與40年代前半期日本在中國大陸的作為一直是令人遺憾的。許多日本人現在如此承認,但令人關切的是,包括一些政府高官在內的若干日本人仍然不願意為他們的行為完全且誠懇地道歉。這當然不僅限於中國人民,因為韓國人民(包括尉安婦的大多數人)、許多其他亞洲國家的人們以及盟軍戰俘也仍然等候衷心的道歉與適當的補償。
日本若干政府高官蔑視的態度,仍然是日本必須緊迫處理的重大問題之一。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過去,不能誠懇地承認過去的罪行,邁向未來的腳步將受到阻礙,而日本因為經濟成就獲得的尊敬將繼續被負面的保留所抵消。而尤其日本與中國及其他亞洲鄰國的關係將無法完全開花結果。
我希望,拙作《日本小史》藉著探討歷史上驅策日本人行為的一些永續性價值以及強調日本與鄰國之間的歷史關係,將有助於在亞洲建立橋樑。歷史往往會被觀點所歪曲,有時是故意的,有時是無意識的。作為“局外人”,儘管我研究日本已有卅多年,我並沒有特別的觀點,有的只是誠懇地希望盡我所能正確地述說日本的故事而已,而我相信我述說的故事將是一個公正的故事、一個平衡的故事、一個易讀的故事。·致中國讀者·
肯尼斯·韓歇爾
於紐西蘭基督城
自序
我們愈是瞭解日本歷史,我們得到的愈多
本書的主要目標是敘述日本的故事。這些故事必須從頭說起,必須用平衡的、全面的方式敘述,不可造成混亂;必須以一種方法讓日本史可以為人所理解,但又不至於簡率或膚淺。許多有關日本史的書在性質上是屬於百科全書式的,有太多細節,難以見其整體傾向;有些日本史書籍傾向於將焦點放在一個主題上,省略了能夠平衡觀點的背景;而有些日本史書籍則傾向於從近代史敘述起,略去了重要的中古史背景。
這些書都有它們各自的優點,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