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董事長,張蔥玉和華新呢絨公司總經理陳梅芳為常務董事。監察人仍舊請出張家的老法師張秉三。4
這個銀行規模雖不太大,但業務範圍齊全,除了國際匯兌以外,跟一般大銀行沒有大的差別,除了辦理定、活期存款,還辦理各種抵押放款或貼現、票據承兌、國內匯款、代理收付款項、買賣公債、庫券、代理投資及出租保險箱業務,甚至還代理招募公司債券及公司股份,生意一度十分興旺。
鄭振鐸七十萬元收購了張家藏書
從張芹伯一生的生活軌跡來看,辦銀行,搞經營,並非他本人的最愛,只是作為長房長孫,他不得不打理家業而已。在張家後代眼裡,這位大伯父不像個銀行家,而是一位老夫子、老學究,因為他並不善於算計,不善於跟狡詐的商人討價還價,在矛盾尖銳的場合,他寧可退居二線,而叫侄子張蔥玉頂在前面。他每天在銀行只上半天班,回家吃過中飯,就一頭扎到他的書房裡,擺弄他的藏書去了。
讀書、藏書、研究版本目錄,才是他最用心的事業。
上海三馬路(漢口路)上的舊書店是他經常轉悠的地方,他有他的讀書、買書、品書的生活圈。來薰閣的店堂裡常年放著兩把搖搖椅,專供那些來選書的老主顧們休息。魯迅、鄭振鐸、繆荃孫、張石銘、張芹伯,都曾是這裡的常客。他們在一起聊版本、談掌故、侃大山,老闆把他們待為上賓,總有好茶伺候,時不時地還要按照他們各自的胃口,把需要的書送上門去。張芹伯繼承了其父大部分藏書,也繼承了其父樂於考證的優雅心性,只要一卷書在手,他可以忘卻窗外的一切。若是碰到久已仰慕的珍本、孤本,他寧可拿出一條弄堂的代價。他曾賣掉在天津的房地產,用來購買一批宋元珍本,宋版的《資治通鑑》就是那時買來的其中一部,僅這一部書就裝了整整一大箱子。8
。 想看書來
8。銀行界和藏書界的雙棲明星張芹伯(3)
“八一三”淞滬會戰一聲炮響,打破了老夫子們的懷古舊夢,上海的租界頓成孤島。孤島生活並非真空之地,漸漸地,殃及到了藏書家們的藏書。戰爭年代,世道紛亂,大家都在逃難,家有藏書的人家生怕在大亂年頭,無力照應原本視若生命的藏書,與其成為炮灰,還不如早早送出家門,於是紛紛出以易米。不僅是藏書,大凡戰時不易保住的東西,這時一律市價大跌,紛紛湧上街頭地攤。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上海租界裡還有暫時的相對平靜,於是形成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戰時商場。一方面江南這個人文薈萃之地,積累了多少代的世家藏書,從水路、陸路整車、整船地不斷運到上海;另一方面,南北書商,包括美國、日本的文物販子,紛紛挾鉅款前來搶購,而南北書商的背後,往往有一個國外的什麼文化機構做後盾。鄭振鐸先生就曾寫到,他曾親眼看到,一家北方的舊書商從上海買下大宗古籍線裝書,在一個郵局裡打包北寄,一次就寄走了一千多包。中國讀書人的民族良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有識之士紛紛致電已撤到重慶的國民黨政府相關部門,呼籲應當由國家出面,來搶救這些瀕臨劫難的古代珍貴典籍,否則,將來我們的子孫後代將要遠渡重洋,才能看到自己民族的珍籍了。
在這個背景下,重慶方面成立了一個秘密的搶救中國古籍的“文獻儲存同志會”,具體負責在淪陷區,當時主要是在上海和香港兩地,搶救那些行將被席捲而去的宋元古版和其他珍貴藏書。這個工作小組由當時的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聰、財政部次長張壽庸,以及版本目錄學界的著名專家鄭振鐸、徐森玉、張元濟、葉恭綽、何炳松等人組成。他們在朱家驊、陳立夫的支援下,運用中英庚款先墊付的款項和中央圖書館新館的建設費用,迅速展開工作,冒著生命危險,在淪陷區敵人的鼻子底下與奸商搶時間,搶救故家藏書。這項工作從1940年年初到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歷時兩年,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這些成果中,就包括了張家三代人的寶貝藏書。
到張家來收購書的是鄭振鐸先生,具體牽線人是張蔥玉。張芹伯與鄭振鐸原先也認識,但是要到家裡來看書、買書,還有個購書價格問題,中間的協調人是必不可少的。從現在公佈出來的資料來看,這個中間人是張蔥玉。張蔥玉本人也有很多書這時也由鄭振鐸收購去,包括他那視為特藏的200部歷代曆書。
整個收書的過程,包括討價還價的過程,以及鄭振鐸對張家藏書的評價、當時看到這些藏書時的心情等等,現在都已經公佈出來了,是儲存在臺灣中央圖書館裡的、當年鄭振鐸寫給蔣復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