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恪在幾個心腹手下還有姐夫鄧文通的陪伴之下,來到了河灣村。一行人距離村子還有兩百多步就停了下來,舉目看去,所有人都吃了一驚。
三丈五尺高的城牆,高大堅固,外面貼著一層結實的青磚,城牆的地基用的都是堅硬的石塊,美觀牢固。城牆上面的垛口整整齊齊,看起來似乎比長城建得還要考究。
繞著城牆是深兩丈,寬三丈的護城河。在護城河外面是三道壕溝,已經建好了一道,剩下兩道正在施工之中。民夫們光著脊背,喊著響亮的號子,把土挑到遠處。
鄧文通看著眼前的城牆,忍不住拍手讚歎。
“厲害,真是厲害,城牆怕是比義州衛城還要高大吧?”
“沒錯!”監督建造的馬如峰得意地說道:“義州城說是三丈五,實際上只有三丈二尺出頭。河灣村不光高,而且還大,沿河建造,長有三里,寬有二里左右,比起大清堡還要大一倍。我看以後河灣村都不應該叫村子了,應該叫做堡,河灣堡!”
聽著馬如峰的話,大傢伙全都嚇傻了,這麼大的手筆,大清堡一半的人力和物力都砸在這裡,值得嗎!
鄧文通忍不住質疑道:“永貞,用得著下這麼大力氣嗎?”
“當然!”
張恪微然一笑:“姐夫,河灣村有大用!這裡以後就是咱們的兵器作坊,火器,刀劍,盔甲。全都要在這裡生產,你說重要不重要?”
張恪說著催馬上了一處土丘,登高指點。
“河灣村臨河靠山,地勢險要,方便防守。我準備在西北的山丘高處再建造兩座烽火臺。另外在河對岸建造一座小堡,把細河牢牢守住。中間寬闊的河面,正好可以放置水車,有了水車,無論是打製兵器,還是給火銃鑽眼。都會加快不少……”
張恪完全是按照軍工基地的標準在規劃河灣村,防禦力量不在話下。除了村子本身之外,還要在城堡四周建造關城,這樣差不多能圈出五里長的一截河面。然後在河面上興建大型水車,一旦運轉起來。河灣村的軍工生產能力肯定會成倍增長。
光是從軍工基地就能看出張恪勃勃野心,試問哪個領兵的武將能有如此的魄力!
大家聽完之後,倍感振奮,鄧文通作為管錢的賬房毫不猶豫地拍著胸脯說道:“永貞,別管花多少錢,我都不會皺眉,保證要把河灣村建好!”
張恪笑道:“難得姐夫大方了,可要做好了準備。進城之後,要是諸位匠師能拿出好東西,我可是許諾了賞銀的。一點不能含糊。”
說笑著,一行人走進了河灣村。
走進來一看,大傢伙更吃驚了,城中到處都是煙塵滾滾,不停有敲擊聲音傳來。南城是劉鐵匠的鍊鐵作坊,放眼看去。一大排幾十個鍊鐵的爐子,炭火通紅。鍊鐵的工人不停地敲打,攪拌。忙得不可開交。
劉鐵匠拿著蒲扇,來回巡視著,小老頭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怯懦,渾身上下洋溢著一股子勁頭,眼睛瞪得老大,嘴裡不停地罵罵咧咧。
“攪得再快一點,沒吃飯嗎!幹活不知道賣力氣,要是著爐鋼練不好,就別想著領工錢!”
鍊鐵工匠嚇得渾身一顫,頓時打起了精神。柳木棒不停的在鐵水之中攪拌,就好像炒飯一樣,也就是所謂的炒鋼法。
明朝已經擁有最先進的鍊鐵流程,而且鋼鐵產量與質量均為此時代的世界之最。
《天工開物》中的記載,明朝工匠把鍊鐵爐與炒鐵爐串聯在一起,讓由鍊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用柳木棍攪拌,使生鐵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鐵。這種連續生產的工藝,已初具組合化生產的系統思想,既提高了生產效率,又減少了能耗,適合規模化生產。
《天工開物》裡面描述的炒鐵爐,實際上就是歐洲人在18世紀下半發明的攪煉爐。差別在於,歐洲的攪煉爐,通常使用熟鐵棒或者鋼棒攪煉,以燒去生鐵中的碳,最後得到低碳熟鐵。而中國使用柳木棍攪拌,攪拌的同時也會逐漸燒去柳木棍,這可以往生鐵混入碳,或者說減低生鐵去碳的速度。
藉由這個步驟,熟練的炒鐵手比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於生鐵,卻高於熟鐵的鋼來,甚至有機會炒出中碳鋼與高碳鋼。
看到張恪前來,劉鐵匠急忙跑了過來。
“大人!聽說又打了勝仗,砍了好幾百顆腦袋,真是威風啊!”
張恪笑道:“劉伯伯,弟兄們在前面殺敵,可離不開好武器,離不開鐵疙瘩兒。眼下的作坊一天能生產多少鋼鐵,夠不夠造武器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