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部堂大人,您該說句話啊!”
王化貞邁著大步,氣呼呼走進了王在晉的書房。他們兩個一個戰壕許久,戰略思想也大同小異,相處下來,竟成了好朋友,互相之間沒有什麼避諱的。
王化貞將孫承宗的手書扔到了桌案上,怒吼道:“看看吧,他孫大學士想要幹什麼?”
王在晉揉了揉眼睛,掃了一眼,並沒有翻開,而是輕描淡寫地說道:“肖幹,我猜的不錯,應該是要民夫吧?十萬,還是二十萬?”
“部堂英明,是十萬人!”王化貞怒道:“他不看看這是什麼時候,春耕在即,各地都忙著,特別是今年光復四州之後,必然有大量遼東百姓不看折辱,逃到金州復州等地,又要徵兵,又要養活百姓,沒有糧食怎麼行?春耕能耽擱嗎?”
王在晉把毛筆放在筆架上,靠著太師椅,緩緩說道:“孫老師乃是帝師,說不定有辦法從關內徵調糧食。”
王化貞哂笑道:“漕糧每年不過四五百萬擔,要供養京中的老爺們,分到遼東的又能多到哪裡去!說到底還要靠遼東自己努力,多種田,多產糧食。”說道這裡,王化貞目光灼灼地盯著王在晉。
“部堂大人,您是遼東經略,為了遼東計,為了大明計,您總該站出來說句話吧!”
王化貞幾乎哀求的語氣,可是王在晉還是默不作聲。低著頭一語不發。
“王部堂!”王化貞豁然站起,一拍桌子,大聲說道:“下官素來仰慕大人為人為官。只是沒有想到,你既然不敢出頭!那下官不自量力,我也要和他孫閣老一爭!”
王在晉低垂的頭突然抬起來,老眼之中,滿是血絲,一臉的疲憊滄桑,用著沙啞的聲音問道:“爭。你想怎麼爭?”
“還能怎麼爭,自然是上書朝廷。向聖上講明道理。”
王在晉冷笑道:“你以為老夫沒有說嗎?”
“部堂,既然你上書了,為什麼孫閣老還一意孤行?”
“上書也有有人聽啊!”王在晉嘆口氣,將面前的東西送到了王化貞的面前。
王化貞急忙看過去。只見開頭就寫著四個字:乞骸骨疏。
“部堂,你要辭官?”王化貞驚呼道。
“不辭不行啊。”王在晉嘆氣道:“孫閣老剛剛上奏,說老夫沉雄博大之未能,與其讓人家趕下來,不如老夫識趣一點,趕快上書滾蛋!”
王在晉強忍著怒火,可是無論怎麼壓制,都沒法平靜下來。兩年前遼東慘敗,無人敢承擔經略之責。是他王在晉捨棄了京中的部堂高官。孤身出關,外有兇悍的建奴蒙古,內有驕兵悍將。
又是他王在晉整飭軍備。壓制諸將,營州一戰,長生島一戰,雖然他沒有親歷前線,可是後勤補給,運籌帷幄。費了多少工夫。
此外他還安置了上百萬難民,開墾田地無數。要不是他坐鎮遼東。朝廷又豈能輕易從張恪手裡奪權!
不論付出多少辛勞,他王在晉都比不上孫閣老,原因不是孫閣老多高明,而是人家是帝師,皇帝就偏聽偏信,又有什麼辦法?
王在晉微微逼著眼睛,胸膛一起一伏,內心波濤洶湧。
面前的王化貞也驚呆了,他盯著奏疏看了半晌,突然單膝跪在了王在晉的面前。
“部堂,遼東能有如今,你付出了何其多的心血!永貞領兵在外打拼,您老坐鎮廣寧,不出三五年時間,準能平定建奴。您要是一去,只怕大好的局面就要崩塌。下官代遼東百姓求您了,千萬不能走啊!”
話中赤誠打動了王在晉,淚水從他的眼中滾落。
“肖幹,起來吧!”王在晉壓著怒氣,說道:“老夫走了也未見得有什麼影響,畢竟定遼侯還在,他用兵如神,假以時日,一定能蕩平建奴。”
“部堂,您還沒看明白嗎,朝廷對永貞已經有了懷疑。若是您老在,既能替永貞遮蔽刀劍,又能約束他不要亂來。您一走朝廷必然打壓永貞,而永貞的秉性絕不低頭,到時候只怕建奴未滅,自己人就要亂起來了!”
王在晉聽著,漸漸神色凝重,呆坐在椅子上。
他最擔心的就是張恪,出於對武將的提防,王在晉暗中沒少調查張恪,不過他發現這個年輕人雖然權力越來越大,有些作為也非常出格,但是好在一顆心都放在對付建奴上面,是不可多得的帥才。
王在晉漸漸調整了態度,他秉承著七分用,三分限,絕對不衝突。儘量利用張恪的才華對付建奴,同時又留著幾手,防備他超出控制。
不過王在晉知道,張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