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曼把我們從“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人人都是一樣的”這種誤區中拯救出來,告訴我們“平等是指人人機會均等。而人的性格不同導致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人們在投資能力上本來就是不平等的。”正因為這種由於心理承受力不同導致的投資能力不平等,才使每個人對投資中風險的承受度截然不同,風險承受度的差異又決定了投資組合中風險資產與固定收益資產的比例配置不同。
理財師利用心理測試瞭解客戶心理承受能力的強弱,並以此為依據構建不同風險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正是為了使組合的風險與客戶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匹配,避免客戶在過重的風險壓力下做出保守的錯誤抉擇,而在過輕的風險壓力下做出輕率的莽撞之舉。
每個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決定了資產配置中風險與非風險資產比例與他人的差異,這種差異也直接導致了個人理財方式的區別。因此,我們經常說:收入不同,開支不同,理財不同;收入相同,開支相同,理財也不同。這就是因為人的心理差異所引起的。
只有理財師才能幫助你進行理財規劃。中國人凡事講究親力親為,筆者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中國人勤勞,好奇心強,肯鑽研。筆者曾親耳聽到散戶大廳裡的老太太分析行情旁徵博引、頭頭是道,絲毫不比股評家遜色。至於民間中的投資高手,更是藏龍臥虎、深不可測。二是中國的法制環境差,中國人透過法律維權的代價太大,由於害怕被別人欺騙不得不親力親為。
但是畢竟術業有專攻,理財規劃涉及的內容包括:宏觀經濟、財務分析、股票、基金、債券、保險、外匯、黃金、房產等等。一個人既是宏觀經濟專家,又是財務分析專家,又要做股票投資高手,還要能夠會債券、保險、外匯、黃金、房產分析,像這樣的全才大概不太會有,即便有大概也是個“半吊子”。這就好比一名醫生既是腦科專家、又是外科醫生、內科醫生、甚至還是牙科大夫,這樣的醫生叫“赤腳醫生”。如果要學習理財規劃所涉及的各個金融產品與市場,估計到樣樣精通正好退休。實際上即便是金融從業人員也只能精通其中的一個領域,做股票的總嫌債券利潤太低,做固定收益的把做股票的看作賭徒,喜歡研究房產和租金的對證券毫無興趣,精通保險的沒有幾個搞得清利率和匯率的差別。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現實,凱匯理財在設計理財規劃製作流程的時候,特意招聘了各個金融領域的專才,以流水作業的形式參與理財規劃的製作過程。
研究金融產品和市場的另外一個難點,就是產品創新和市場變化速度之快一日千里。有時筆者出差幾天沒有時間看報,回來後已覺落伍,不敢輕易評論市場和產品,非要補上前幾日的“缺課”才敢有所言論。
目前,雖然有的教育機構專門設有理財培訓課程,學會理財的概念、大致瞭解理財規劃的內容和原理是有可能的,但是普通人要做到像理財師那樣專業、精通業務,一般不太可能也沒有這個必要。更何況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主業,在主業之外還要求他們每天必須關心各個金融產品和市場的最新進展,精力上根本不允許。
然而,理財規劃牽涉到人的金錢和財產,是在金融戰場上的博弈,正所謂“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規劃略有疏漏、產品稍有投向錯誤,馬上會帶來金錢上的損失。因此,尋求理財師的幫助,在專業的指導下進行理財規劃和教育理財,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明智之舉。衷心希望各位與理財師為友,運用理財規劃原理,做好教育理財,從容應對高額的教育費用,把孩子培養成棟樑之材,構建擁有財務自由的美滿與幸福家庭!
附(1)
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最佳化
作者: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徐安琪
內容提要: 本研究使用經驗研究資料對孩子經濟成本和效用的特徵及其變遷進行全面描述及影響因素的分析,並對孩子經濟成本結構的最佳化提出建議。
一、專案意義
孩子的成本效用分析是微觀人口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分析工具。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Leibenstein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Becker的學說,家庭生育行為是一種符合經濟理性的行為,是以追求效用最大化為基本準則的。所謂經濟理性,就是說人們做事情時要考慮投入(成本)與產出(效益或效用)的關係,只有當產出大於投入時,才會作出投入的決策;產出大於投入的差額越大,投入的規模也就越大。家庭生育行為也是在比較生育子女的成本與收益之後所做出的抉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