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母后凝視著我,緩緩從懷裡取出一隻黃玉麒麟,裹在娟帕中交於我的掌心:“它數次救母后於危難之中,你戴上它罷,祝我兒馬到成功。”
“多謝母后。”
她牽起我的手,輕聲道:“你舅舅自會聽你的號令,我已著人吩咐了他,唯你是從。兵符一事,也得防著楚王……”
我在燭光下將娟帕開啟……
只見上面的騰龍淺灘昇天,翱翔天際,不再受泥濘桎梏……竟是母后一直在繡的那張錦帛,我原以為她是繡了送給父皇,沒想到她竟贈了我。
……
那夜沒有夢境,劉建在摸進我的寢宮時被守在外面的宦者攔下,我坐在床上,招手讓他進來,他著了一件裡衣,便爬上了我的床。我將他按在我的胸膛上,他這夜乖乖的,只是睜著烏黑的眼睛靠在我的懷裡……
心下忐忑,思緒卻早已飄遠,我不再回憶過去,而在思考今後。
坐在床上,我彷彿聽見了金戈鐵馬中鏗鏘的刀劍聲,和那北漠雄壯的號角……
黎明前的黑暗中,我起身,劉建在背後抓住了我的手,回頭只見他咬著嘴唇望我:“太子哥哥……真的要去打仗了?”
我點點頭:“好好聽話,等我回來,再別去找戚夫人麻煩了,一切從長計議。”
最後仍是忍不住提點。
……
第二日,父皇在城樓上送走了我。
皚皚的黑霧中,淡淡的朝色裡。
我佩劍縱馬,前方有未知的路途等待著我,那將會是我的戰場。可是離去之前,我卻還想見一個人。
若是我不能回來,這便是最後一眼;若是我鎩羽而歸,那時的我,也不再是今日的我了。
經歷了真正的殺戮,我不再會迷茫,不再會焦慮,從此每一次揮下屠刀,我都不再會皺一個眉頭;到了那時,我還能記住那份最初的恩情麼?我並不知曉。
我在城樓下,仰面望向與父皇同來送行的百官,卻沒有發現那抹熟悉的清雅,心下不禁微澀。
城門下,我仰頭喝乾了送功酒,酒碗碎在地上,我縱馬而立,腦後束起的黑髮散在清晨的烈風中。目光掃過一排排肅立的軍容……心中如開刃的劍,割開了撲面而至的寒意,飲著藏在這隊人馬身後的血雨腥風。
我的舅舅呂釋之和我的太傅楚王皆是甲冑盡身,提刀立於我的身後。
直到最後,他仍不曾來送我;回想起那雙溫潤的雙眸,我心下自嘲一笑。
我對父皇抬了抬韁繩示意,一個轉身,馬蹄飛揚。
16
16、第十六章 背叛 。。。
這次出征,朝中大臣多讚我至仁至孝。
仁義的大用,於世人是準繩。於我,則是利刃,終將割開擋在我面前的這片皚皚的霧色。
如今我以仁孝之行,代父出征。
如今我以天下大義,披堅執銳。
燕地處北,千里路蒼莽,行軍途中一座座山川在視野中先升起,再沒落……秋日的烈風驟起,捲起漫山遍野的旌旗。
耳邊馬嘶聲連綿不絕,視域中蒼穹遼闊,天地雄渾……似乎也影響了我的心境。
拉緊轡頭,我回首望去,只見他們手中的兵刃身上的鎧甲,在秋日的豔陽下閃著粼粼的白光,遠遠看去,就如一條渾身披鱗的銀龍,蜿蜒于山巒疊嶂間。
在長安時心中鬱結的如墜深淵不安感隨著進軍的路途漸漸減弱,看著身後的兵馬將士,胸中也漸漸升起了豪氣。
不禁有放縱了自己的妄想……但願世事風雲裡,終有一天,這江山千里的豔陽山色,數萬甲兵,只在我的掌中,熠熠生輝。
前面是探路的前軍,中軍中將校盡在,保護我的侍衛受惡來統領,也不遠不近。
呂釋之如楚王一般,一直縱馬跟在我的身邊,他是母后的二哥,我的舅舅——他與母親冷肖剛毅並不相像,卻是國字面龐,濃眉怒目。作為最初便跟著父皇打天下的呂氏族人之一,他建有戰功,如今已封建成侯。這些兵士皆是他操練而成,步伐有力,踏著腳下的山川,隨著我去向不知生死的遠方。
偶爾我問起,呂釋之也會為我指點江山,跟我講路途上的氣候天象;我也謙遜地笑著頻頻點頭,暗記地容地貌。
行路三日間,前面蜿蜒而出一條清澈的溪流,軍士們紛紛下馬飲水。
我也跨下戰馬,走到旁邊山頂的空曠處暫為歇息,楚王跟在我的身後。我席地而坐,楚王皺眉,卻也撩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