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2/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養患,讓他壯大實力;再滅患,斬草除根。
楚王我是一定會對付的,如今兩人一處,更加方便而已。
當時那個局中,只有一條活路,連我都沒有發現,卻被劉盈發現了。
我心下震驚的同時也不禁思忖:我死了以後,帝國交給這樣的人,我放心;可在我活著的時候,眼皮子底下有這樣的人,我卻忌憚。
我讓他去討伐匈奴,發生的事情再次讓我驚訝了,他居然被圍困在了白登。
我不驚訝於他的戰敗,常年作戰領軍,哪有不吃一兩回敗仗的;但我驚訝於匈奴的窺伺在旁,狼子野心,竟真與燕王世子韓王世子勾結,覬覦我大漢。
讓匈奴解圍的最快方法,便是廢黜太子;
到了這個時候,我不禁問蒼天,祂到底中意誰,是劉如意還是劉盈?為什麼祂每次給我的訊息卻不盡相同……
雖然我能放心地將帝國交給劉盈,但若是如意有了什麼危難,一想到我都會心痛落淚。
也許我將帝國交給如意,我要做的事,會更多一些。
但對劉盈,無論如何我不會為他的身死或者危難心痛。
他去打匈奴之前,我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
我能看得到他的恭敬和謙卑,還有對帝國的忠誠。我知道天下都傳著關於他的美談,但我卻看不見他對我的愛,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愛。
他面上總是在微笑,似乎能笑到你的心裡。我知道宮人們都敬仰他,但我卻總感覺,他骨子裡已是冰冷的,如鐵石一般的心腸。
他變得不怕我了,他不僅不怕我,他似乎什麼都敢做,什麼都敢想。
最後我順著時勢,便把他廢了。
他被廢黜之後,匈奴便退去。廢黜他的理由是孫疏通起草的,當時在朝堂上念去,聽上去卻讓人想傷感,下面的臣子不僅唏噓。
那篇文不像是一個太子的廢黜,卻像是一個帝王的悼文。孫疏通唸完以後,抬首一臉忠勇地看著我。我在孫疏通的目光中看到了死志,我擺了擺手,也沒有為難他。
立劉如意為太子的事情,是戚家那幾個攛掇著提的。
從前,我當然很高興也享受縱容兒子們的競爭,但如今的事態卻不禁讓我遲疑。
大臣們中有人說,國不可一如無儲君,否則諸侯王生亂……
我的確不得不再立一個儲君,但我卻不想立劉如意,他還太小了。
可是朝堂上,卻只有支援劉如意的聲音,一直在響起。我最終同意了立如意為太子的提議,為了帝國,我不得不早早地將他年幼的他推上這個位置,一切都變得太快了,快得讓我有些猝不及防。
事情脫離了我的掌控,我甚至有些埋怨戚姬,她為什麼要把她的兒子這麼快推入險地?
但我最後仍是下了決心,既然立了如意,要把如意保護好。
我要將最穩固的江山託付給他,雖然我的時間也不多了。
可著手做的時候,我卻發現困難重重。
這些年來,皇后一直鎮守朝中,太子連連出兵,周呂候呂澤和建成候呂釋之一直掌握著京中軍權,樊噲也手握重兵,開國時立下戰功的呂氏族人數不勝數,皆在一次次的戰爭清洗中,在軍中翰中擔任要職。
張良蕭何隱隱約約都站在了劉盈的身後。
一代大儒孫疏通,甚至能為了劉盈下決心要撞死在大殿上。
帝國建立之初,我最擔心的是諸侯王;我甚至希望我的兒子們再強大些……就是這樣,太子的羽翼便在暗中漸漸形成。那時我本沒有立即剷除他的想法,便也放任了他,只專心在內務治理上。
這次事件來的太過突然,就連呂氏族人也想在匈奴虎口中,保住太子的性命,這才默許了太子的廢黜……
現在如意為太子,我卻看見了暗潮下的湧動。
我這才知道,原來我老了。不再能給下面的部下帶來掠奪性的收益,而他們跟著劉盈,卻可以得到。
我以前自恃我的部隊都是貪圖榮華的烏合之眾,要比項羽的戰騎人數更多,更會動腦,更能團結他人。如今,我卻被反噬,這些見利忘義之徒,早就因太子的帶兵和太子走在了一起,而我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帶著他們出去打仗了。
我將劉盈貶謫在偏遠的燕國,我領軍出征的時候,將戚夫人和如意帶在了身邊,因為我不放心他們在宮中。
最後我留下了陳平和呂后駐守。
淮南王英布,是享譽盛名的項羽五虎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