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序
序
2001年我就讀於東北財經大學,直到2003年這段時間我認識了幾位外教和歐美留學生,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對考古學爆發出巨大的興趣。他們介紹給我很多國內罕於正版的考古學著作,如《上帝的指紋》《神秘北緯30度》,那段日子我捧著這些書如飢似渴。但這些作品給予我的只是大堆的疑問和猜測。直到2005年,我即將畢業的時候有位美籍外教為我郵購了一本長達50萬字的考古發現原著,這本書至今未能譯成國語——其實,所謂資訊時代的溝通遠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暢快。
這本書名為《ATLANTIC》意為“大西洋”,發音是“亞特蘭蒂克”,這與“亞特蘭蒂斯”的發音只差一個字母,也就是“c”與“s”的區別。這是一件影響巨大的事情,這本書終結了亞特蘭蒂斯的傳說,不,不是沒有過,確實存在一塊橫跨大西洋的陸地,它在上百萬年的時間裡逐漸沉沒,最終,在公元前八千年徹底消失。這真是很有趣,包括南極在內,當考古隊遍佈世界各地,一個老教授卻在辦公室裡解開了柏拉圖傳給我們的千古謎題。
正是這位作者,他是美國蒙大拿州地質學院的教師,名叫芬斯凱蒂。一切都源於機緣巧合。二戰期間義大利軍隊在古城底比斯以北的尼羅河床體中挖掘出數千塊刻有象形文字的大理石板——該地區的僧侶說石板是太陽神的信徒留下的,有神秘力量。當隆美爾到達埃及就把這些石板裝船經地中海運往柏林,也許他知道希特勒好這個。盟軍攻入柏林後這批文物又經大西洋運到佛羅里達,這只是史學界為了在戰爭中對文物進行整理和保護。
芬斯凱蒂得到眾神的眷顧,有幸與這批石板生活在一起。那些符號與古埃及的象形圖畫完全不同,它已經抽象為文字,破譯非常困難,為此,她花掉了近十年的時間,直到1999年,芬斯凱蒂終於能夠讀懂這些石板的內容,完全揭開亞特蘭蒂斯的真相。
別怪我吊胃口,因為真相從沒滿足過人們的好奇。現在我要告訴你究竟發生了什麼,之後,如果你大失所望,那麼請默默離去:
“當人們知道我已經開始翻譯那些石板……”凱蒂說,“他們問我是不是有寶藏?亞特蘭蒂斯在哪?當時的人們是不是已經擁有飛行器,是不是能夠穿越時空,大家都急著想知道有沒有關於水晶的描述。我只能這樣回答:作為美國公民我們已經擁有太多的關於自由與信仰的故事,這,是最偉大的一個。”
根據石板的記載,據今一萬年前的亞特蘭蒂斯大陸把大西洋分成東西兩部分,所以當時沒有“大西洋”這個名稱。大陸東邊稱為斯提克斯海,西邊稱為阿刻容海。這是根據大陸上兩條主要河流的入海口分別命名的,因為人們先發現河,後發現海。
大陸被兩大水系分割成三部分,腹地呈圓形,又被阿爾戈山脈分成兩部分,西部是山地,人煙稀少,東部是平原,豐美富饒。南北兩大水系棲息著三個主要民族,北方是阿爾戈人和克里特人,南方是斯提克斯人。公元前一萬年,克里特人征服阿爾戈人,並在此後的三百年間多次南下,欲佔領整個大陸建立統一的奴隸制國家,但因斯提克斯人激烈反抗未能成功。公元前九千年斯提克斯人在南方建立了強大的聯邦制國家,克里特人卻與阿爾戈人分裂陷入戰亂,一百年後,斯提克斯人揮師北上統一大陸,定都波塞多尼亞,在大陸上建立了第一個共和國。這便是柏拉圖從埃及僧侶那裡聽來的“亞特蘭蒂斯”。這一事件造成克里特民族的“東遷運動”,對克里特人的追擊又引發了斯提克斯民族的大遷移,兩個民族經歷了百年戰爭之後,克里特人最終偏安於巴爾幹腳下的克里特島,斯提克斯人大部分移居歐羅巴洲,也就是歐洲。此後千年滄桑,亞特蘭蒂斯歷經多種政權形式的更迭。
以上只是開篇。石板的重點從一個單詞開始——司法獨立。
也許這是整本書最難理解的部分,亞特蘭蒂斯人看待司法和政治的關係就如同無神論者看待物質和精神的關係。甚至於比言論自由更重要。
當我拿到《A》這本書的時候外教就問我想不想把它譯成中文,當時我說我至少得先讀一遍。之後我發現,這本書或者說石板沒能帶來任何可期望的資訊,亞特蘭蒂斯沒有上天入地的外星科技、沒有奇形怪狀的生物、沒有水晶甚至沒有金字塔,那幾十萬個象形文字記錄的只是一捧淚水和枯燥的“司法獨立”。
譯成這樣一本書有什麼用呢?
可是你看,我還是這麼幹了。
既然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傳播這樣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