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懷曬Φ哪謖�湍甭運�詬牽�緣夢拮闈嶂亓恕S繞涫竊謖�嶙�詰厙�耐持穩ㄊО芤院蟆��
出羽國西南部、臨近越後的莊內地區,世代都由武藤氏統治,因為主城在大寶寺,故亦稱大寶寺氏。大寶寺氏當主義氏、義興兄弟被最上義光或派人謀殺,或逼其自殺以後,義興養子義勝逃往越後國,往依其親生父親、上杉氏麾下大將本莊繁長。繁長立發大兵殺入出羽,就此爆發了“十五原合戰”。越後兵勇悍能戰,最上義光因此吃了畢生的第一次大敗仗,被迫後撤,武藤義勝重新入主大寶寺城。
這次戰爭,違反了豐臣秀吉的《關東?奧兩國總無事令》,因此最上氏和上杉氏到秀吉跟前打起了官司。上杉氏本是世代名門,秀吉又正倚重上杉景勝,東北鄉下的最上氏又算什麼東西?這場官司的結果,其實不用打就已經勝負分明瞭。於是最上義光被迫吐出了田川、櫛引、飽海三郡,基本喪失了莊內地區的統治權。
最上義光深知天下大局已定,想要保持家族延續就只能仰天下人豐臣秀吉的鼻息,於是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秀吉小田原出陣的時候,義光及時參陣,受到秀吉的嘉獎。不僅如此,他還想趁機除掉宿敵同時也是自己的外甥伊達政宗,可惜政宗這隻小狐狸耍盡手腕,雖然姍姍來遲卻並沒有受到太嚴厲的處罰。
在看清天下形勢,依傍大樹方面,最上義光一點也不比伊達政宗差,他先後把女兒駒姬嫁給豐臣秀次,二男家親送到德川家康處做人質,三男義親送到豐臣秀吉的親生兒子秀賴處做人質,到處展開笑臉,終於保住了領地。
元服禮和“烏帽子親”
按照《周禮》所規定,貴族男子二十歲要行冠禮,貴族女子十八歲要行笄禮,這是一種成人儀式。經過這種成人儀式,男子就可以出仕為官,可以娶妻生子,而女子也可以準備嫁人了。這一禮儀,中國古代數千年延續不變,日本人學了過去,加以改造,稱為“元服”。
其實“元服”一詞本出中國,本就是冠禮的另外一種說法。元,就是腦袋,服,就是服裝,在這裡指的是“冠”。中國古代男子行冠禮的時候,要由父祖輩把他帶到宗廟裡去,剔去前發(小孩子都是有劉海的),挑選一個德高望重的人士為其戴上冠,同時起一個表字。冠並非普通的帽子,它是貴族身份的象徵,因此非貴族、女性和未成年的男子是不能戴冠的。
日本的元服禮與此相近,不過他們給男孩子戴上的不是中國式用竹、木所制的冠,而是烏帽子。烏帽子也是中國原裝,就是指的烏紗帽,唐朝以後開始流行,後來官員平常所戴的就都是烏紗帽,烏紗帽後面經常會支楞出兩個帽翅來,稱為“角”,帽翅上立稱為“立角”,上立而交叉稱為“交角”,向左右兩側舒展開稱為“展角”,此外帽翅還有“硬角”和“軟角”之分。
日本古代的烏帽子沒有帽翅,一般分為“立烏帽子”和“折烏帽子”兩種,區別在於烏帽子的上端是朝上舒展還是打折下垂。貴族男子在行元服禮的時候,會由一位德高望重或者有權有勢的人為他戴上烏帽子,繫上帽帶,並且擬定一個大名。這位執行儀式的人就被稱為“烏帽子親”,他透過為少年男子行元服禮,從此就與此男子結為父子之親,不但要關照此男子,還經常把自己名字裡的一個字賜給對方。織田信長就曾經應長宗我部元親之請,當了元親嫡長子的烏帽子親,下賜一字,給這孩子取名為長宗我部信親。
在中國,雖然規定男子二十歲(虛歲)行冠禮,但大概為了讓孩子早點成年,好娶妻生子,接續香火吧,歷代不斷把時間往前推,後來改為十八歲,再後來十六歲就能行冠禮。日本一般的規定年歲是十六,但到了戰國時代,為了家族的延續,很多孩子往往十歲左右甚至更早就被迫元服了(三好長慶就是虛歲十歲元服的)。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老子橫死,兒子還小的背景下——不早點元服,少主就不能繼承家督之位,那麼家中就要無主了呀。
武士的孩子行過元服禮以後就可以上陣打仗了,初次上陣即稱為“初陣”——可憐那些提早元服的孩子,才小學、初中的年紀,就必須要學會面對鮮血和死亡。然而,在殘酷的亂世,元服前的初陣也絕非罕見,比如關東的宇都宮廣綱之子國綱,年僅十一歲就替代病弱的父親去參加壬生城的會戰。當然,反過來的例子也不是沒有,以當主不出陣而聞名的朝倉氏,末代義景到了三十一歲,才在戰場上露了一小臉兒……
●桃山時代的大名
豐臣秀吉滅亡小田原北條氏以後,隨即兵指東北,奧羽諸侯紛紛卸甲歸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