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泉天皇的後裔就此被排除在皇統之外。
後一條天皇在位二十一年,藤原道長及其子藤原賴通先後執政。道長權勢薰天,時人都說他的尊貴與帝王無異,“攝政即天子”、“唯道長之心繫天下之興亡”。藤原道長也志得意滿,甚至吟出“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的詩句,驕橫之態,可見一斑。不過此公確實值得驕傲,他擔任朝廷柱石整整三十年,直到萬壽四年〔1027年〕十二月去世,享年62歲。
●院政的開端
後一條天皇去世後,傳位於東宮敦良親王,也就是藤原道長的外孫,是為後朱雀天皇。後朱雀天皇在位十年,讓位給東宮親仁親王,就是後冷泉天皇。後冷泉天皇立尊仁親王為東宮。
這一接班人選,讓執政的藤原道長之子賴通、教通非常不滿。因為賴通兄弟都曾把女兒送給後冷泉天皇為妃,卻都無出,尊仁親王是天皇與禎子內親王所生的兒子。儲君怎能不是藤原氏嫡親的外甥或外孫呢?因此賴通兄弟想方設法要搞掉尊仁親王。然而所謂藤原氏嫡親的外甥或外孫根本就還不存在,就算廢黜東宮,又該由誰來接替呢?
時光如同流水,眨眼間後冷泉天皇登基已經二十四年了,藤原一族還沒拿出應對方法來,他就先駕了崩。尊仁親王順理成章登上天皇寶座,就是後三條天皇。藤原賴通灰心喪氣,就把關白之位讓給兄弟教通,自己退居二線。
從宇多天皇開始,整整一百七十多年了,後三條天皇是唯一沒有藤原氏外戚的天皇,加上他登基時已經三十五歲,年富力強,精神旺盛,就想踢開藤原北家,自行其是。後三條天皇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釋出《延久莊園整頓令》,在中央設立“記錄莊園券契所”,管理和整頓各地的莊園,統一計量標準——當然,他主要拿藤原氏名下的大小莊園開刀,這就必須會引發藤原氏群臣的反對。眼看改革阻礙重重,後三條天皇心生一計:如果從皇室中逐漸排除掉藤原氏的血緣,我看你們還有什麼資格再霸佔朝堂!
延久四年〔1072年〕,後三條天皇退位,在位僅僅四年。他傳位給藤原茂子所生的貞仁親王,貞仁親王的東宮妃乃是藤原賢子,但賢子並未生男,後三條上皇就指定自己與源基子所生的實仁親王為東宮,並且約定等實仁親王繼位後,立其同母兄弟輔仁親王為儲君。在上皇的如意算盤裡,經過一個很短時間的過渡,就會有接連兩位天皇都和藤原氏沒有關係。
安排好這一切,後三條上皇就安心地嚥了氣,年僅四十歲。貞仁親王就是白河天皇,白河天皇登基後不久,藤原賴通、教通兄弟就相繼去世,由賴通的長子藤原師實出任關白。不過後三條上皇的夢想也落了空,藤原賢子竟然生下了兒子,是為善仁親王,而相對的,東宮實仁親王卻因病辭世。於是在應德三年〔1084年〕,白河天皇退位,他一腳踢開異母兄弟輔仁親王,把年僅八歲的親兒子善仁親王扶上了寶座,是為堀河天皇。
不過若因此說後三條上皇架空藤原氏的努力完全沒產生效果,也是不對的,在他的時代,天皇終究收回了一部分權力,藤原攝關政治有所萎縮,這一點對後世影響甚大。堀河天皇只是個小孩子,按照慣例,當由藤原師實擔任攝政,總攬朝綱,可是白河上皇當時才不過三十四歲,正當壯年,雖然退位卻堅持不肯放權。他設定“院廳”,起用身份較低而有能力的人擔任“別當”、“年預”等官職,執行政務——這就是所謂“院政”的開端,藤原家族的輝煌,至此已如明日黃花。
不過院政之與攝關政治,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它可以解決藤原氏擅權的問題,卻根本無法解決當時日益嚴重的種種社會矛盾。此後“院”代替藤原氏成為日本最大的莊園主,對百姓的剝削卻一如既往,毫無緩和跡象。
院政之與攝關政治的不同,僅僅表現在對武士集團的拉攏上,這也直接造成了其後武家政權的建立。武士階層在九世紀中期產生時,存在著高、低兩端,低端為地方莊園的莊官及莊官集結起來的戰鬥集團,高階武士就是源、平等軍事貴族,他們本身擁有莊園,並且多次受朝廷詔令平定邊遠地區的叛亂,或者遠征蝦夷,實力逐漸膨脹。最終這高、低兩端結合為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組織結構〔家族形式的層級武士團〕,與公卿之腐朽奢靡不同的節儉、武勇的風尚。當時社會上可以說形成了四個大的權力集團,即在中央有正冉冉上升的院、逐漸江河日下的藤原氏,在地方上有以源氏或平氏為其真正領袖或精神領袖的武士集團。
平氏由高望王擔任上總介開始,在關東擴張勢力,經過“平將門之亂”以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