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彷彿還有使不完的氣力。
這時木鬥裡的穀粒已堆到大半木鬥,馬大麻子和汪大娃拖拽時顯得十分費力,張石匠便道:“停一下,先把躂鬥頭的穀子刨出來。”說完便將鬥架從木鬥裡取出,汪大娃將一隻籮筐放在鬥前,張石匠拿了一隻竹箕跳進木鬥裡,不一會兒便端了滿滿一竹箕穀子,倒入籮筐之中。馬大麻子在旁幫忙。
木鬥裡的稻穀足足裝滿了四籮筐,兩大兩小,張石匠抄起一根楠竹扁擔,對馬大麻子道:“麻子,你擔小籮兜,走,先把穀子擔回切曬起。”說完將籮筐的繩子一挽,套上扁擔,一挺腰將兩大籮筐稻穀挑在肩上,邁步便走。這時汪大娃已給馬大麻子挽好繩子,套上扁擔,馬大麻子連忙過去將擔子挑了起來,跟著張石匠就走。
而譚篾匠、趙鐵匠和葉八他們早已將穀子挑上田梗,張石匠仍然落在後面,眾人先要走一段田埂,才能上大路。
馬大麻子見張石匠挑起滿滿兩大籮筐穀子,足有兩百來斤,連碗口粗細的扁擔也壓彎了,然而他卻健步如飛;自己只用兩個小籮筐挑了一擔,最多也不過百斤,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叫苦連天,只走了幾步,便將擔子放下道:“勒克臺不得么臺哦!”原來這挑擔不比其他,挑過擔的人連肩頭上的肌肉也比一般人多出兩塊來,這純是扁擔壓出來的。有了這兩塊肌肉當墊子,當然就比一般人更能挑重物,也更有耐力了。
汪大娃見他挑著擔子的樣兒,不禁好笑。馬大麻子本來人長得又矮又壯,人比兩隻籮筐也高不了多少,兩隻籮筐套在扁擔上的繩子極短,籮筐看起來就象直接粘在扁擔上,十分的古怪可笑。汪大娃看出馬大麻子從未挑過擔子,剛挑一會兒,已經疼得呲牙裂嘴,只差哭爹叫娘了,便道:“你擔不起浪們多,一哈兒把你肩頭都要壓腫,逗少擔點,我把穀子刨些出來。”馬大麻子求之不得,當下兩人將籮筐裡的稻穀刨了不少出去。汪大娃見馬大麻子將籮框挑起來,這回覺得不怎麼吃力,便回到田裡繼續用鐮刀割稻子。
馬大麻子往前看時,只見葉八他們和張石匠已經挑著一擔稻穀遠遠在前,連忙邁開步子去追趕。這一回卻又是另外一番感受,初時還覺得輕鬆,挑了半里路之後,馬大麻子便覺得擔子慢慢在變重,最後竟然又與最初一百多斤的時候相似,肩膀上的疼痛感更是讓人難以忍受。馬大麻子眼看張石匠就在前面,蠻勁發作,一咬牙,不管自己肩膀疼痛了,邁著短腿使勁去追張石匠。
張石匠一看馬大麻子發了狠,笑道:“給老子麻子擔起穀子嗆老根菸杆兒,把我攆得迢都迢不贏哦。”馬大麻子不好意思道:“我只擔了六七十斤,你擔了兩百多斤,啷個好意思跟你比喲。”張石匠道:“你臺剛剛學擔逗嘛,由到切來,你看嘛,擔的時候要順倒起來,不要硬枝奪棒的,啷個擔起費力。”馬大麻子見他甩著手,擔子在他肩頭一閃一閃的很有節奏,便也學著他的樣子,果然便覺得輕鬆了不少,連肩膀也沒有剛才那麼疼了。張石匠又教他如何換肩:當一個肩頭感到痠痛之後,兩手把住扁擔往上一抬,身子一側,便可以一邊走路一邊將擔子換到另外一個肩頭上,而不必放下擔子。馬大麻子這一路跟著張石匠收穫不小,這小子學會了挑擔,心裡一高興,反倒不覺得累了,連肩膀上的痠痛也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兩人在路上歇了幾回,最後才滿頭大汗的將稻穀挑回了李家大院,倒在地上。葉八他們已經將籮筐騰空,眾人各自喝了一口茶,但又挑著兩隻籮筐上路。李家大院有李黑娃請的幾個婆娘,早將院內打掃得乾乾淨淨,見稻穀挑回便用竹扒將谷堆攤開晾曬。
馬大麻子等人再次來到稻田的時候已經距離開時半個多時辰,只見汪大娃等人又將稻子割倒一大片,眼前盡是一列列整齊的“把子”。張石匠見汪大娃割稻子很利索,乾脆就讓他只幹這事,自己和馬大麻子兩人“咣嘡咣嘡”的“躂”起穀子來。好在馬大麻子身子長得粗壯,雙臂有力,摸索一陣之後也有了點兒經驗,倒也受到張石匠的一番誇獎。
中午時分,李大福和李大貴兄弟各自挑著兩大籮筐的菜飯和碗筷等物趕了過來,兩人在山下靠近水田的一棵大樹下放下籮筐,招呼眾人道:“呃,收活路兒了,吃少午了!”眾人雖然此前吃過兩餐,但到此時卻也已飢腸漉漉,聽見喊聲便都放下手中的鐮刀和“把子”收工,都來到大樹之下。果然李黑娃沒說假話,只見籮筐裡是四大土缽蘿蔔燉肉骨頭,另有八大碗空心菜和四大碗回鍋肉。此外尚有兩大瓦甑的乾白米飯。
眾人大喜,都一疊聲的感謝:“李老太爺硬是大方,嘎兒骨頭湯,肥二砣肥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