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納稅費和保證日常費用開支,連起碼的利息也無法支付。營業所為了完成任務,除了以貸收收貸和以貸收息,沒有別的辦法。李達看在眼裡,急在心頭,由此發展下去,豈不是滾雪球似的越虧越大?最終虧的是誰?虧的是國家和銀行,甚至可以說虧的是存款客戶,因為發放貸款的資金來源之一主要靠的就是存款。
經過深入調查和思考,李達想到了供銷社承包戶的具體困境和出路,他們不是可以獨立自主嗎?不是按照門面的位置和所承包的物資多少向單位繳納房租和承包費嗎?既然供銷社無力保證他們的工資,職工們還能指望什麼?他們有些什麼訴求?李達和文雲一道,有事無事都主動和承包戶們交心談心,瞭解他們的實際想法和看法。職工到了這種地步,還有什麼想法和看法?無外乎就是首先滿足和保證自己的基本生存,至於上繳承包費的問題,彼此互相比對。那些地理位置優越,人緣關係好,又具有經商經驗和經營頭腦的承包戶,透過經商這條路確實賺取了比工資高得多的收入;相反,連承包費也繳納不起。於是,能夠繳納承包費的便盯著不能繳納的,只要有一家不繳納,大家也跟著拖賴;那些無法繳納承包費的,便以種種理由和藉口推辭。如此一來,形成明顯的矛盾和糾紛。李達決定將計就計,提出以承包戶佔領的門面和物資為成本,由承包戶承接相應的貸款本金,承包戶不再向供銷社繳納承包費,但必須負責結付銀行利息。這就是所謂的“債隨特走,抽本經營”。按照這種思路,承包戶以自己所承包的商品規模和門面價值作抵押擔保,從營業所貸出相應的貸款,用於歸還供銷社的老貸款,在此基礎上,承包戶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既可以申請增加貸款規模,也可以隨時還清貸款以減少利息支出。營業所由此取得了幾全其美的效果,一下轉移供銷社貸款八十萬元。這八十萬元貸款的轉移,既下降了營業所的不良貸款,又輕鬆了供銷社的沉重包袱,僅此一項每年可以節省十多萬元的財務費用,供銷社的行政管理人員不再為職工的出路和矛盾發愁,只管安心經營適銷對路的業務。承包戶直接和營業所打交道,不再心存顧慮,完全和供銷社脫鉤,成為實實在在的個體工商戶。
這一模式很快在全縣範圍內推廣,其他各個鄉鎮的營業所和供銷社紛紛仿效。
鑑於李達突出的工作業績和創新思維能力,支行決定提拔李達到支行的信貸管理部任職。這個決定和任命在一般人的眼裡,無疑是個難得的機會和榮譽,可李達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的做法不過剛剛起步,還需要在這個地方繼續探索,至少還要關注現有的模式是否真的能夠走得通達。現在的模式不過才奠定一點基礎,效果到底怎樣,有待進一步觀察和關注。何況,食品站和供銷社的貸款雖然有了新的眉目,但最大的難度——茶廠的三十多萬元貸款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法人代表龍友光廠長連面也不和營業所相見,他決定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塊硬骨頭啃掉再說。更關鍵的是,文雲主任已經在基層呆了二十年,申請過無數次調到縣城工作都沒有批准;還有覃明,也在營業所工作了近十年,和妻子一直處於兩地分居的狀態,也一心希望早一天調到縣城去;還有同齡職工曹軍、金虹等,也早就希望調到縣城工作以解決婚姻大事;而自己和小影結婚後在一個地方工作,與小鎮的居民和客戶已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和感情,根本就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這種想法還與李達的經歷有密切的關係,自己生長於農村,還是覺得與農村工作打交道才是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自身的經濟條件雖然在結婚後有所改善,但所有親戚和朋友主要都生活在農村,一旦進城後,很可能與這些患難之交的親戚和朋友日漸疏遠,這可不是李達想要的結果。城裡的消費高,還要買住房什麼的,根本就難以應付,要想接濟一下那些難兄難弟,哪有多餘的錢米?再說,以前一心向往支行工作的時候,迎頭而來的卻是人多嘴雜的複雜關係,覺得現在到支行工作還不具備充足的條件。於是,當支行的人事科長找他談話時,他毫不遲疑地把所有功勞推給全所職工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的結果,特別是想到文雲主任的經歷和願望,都快五十歲了,原本就從支行下派到基層的,結果總是以基層缺少合適的人才為由一拖再拖,至今還呆在小鎮營業所,他覺得支行應當首先考慮文雲主任的問題,便極力建議把文雲主任調到支行去,至於自己,畢竟還年青,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供選擇。
縣支行黨委聽了人事科長的彙報之後,幾個行領導無不為李達的心胸、想法和打算深深的感動,樂意的接受了李達的建議,將文雲主任調到支行,小鎮營業所開始由李達全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