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⑧ 遞解——由解差押送的犯人。
高俅無可奈何,只得來到淮西臨淮州①,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閒漢柳世權柳大郎。他平生好客,專養閒人,招納四方幹隔澇漢子②。
高俅投托在柳大郎家,一住三年。後來哲宗天子因拜南郊,感得風調雨順,放寬恩,大赦天下。那高俅在臨淮州得到了赦宥,思量著要回東京。這柳世權和東京城裡金梁橋下開生藥鋪的董將仕③是親戚,寫了一封書札,收拾些人事盤纏,打發高俅回東京投奔董將仕家過活。
高俅辭了柳大郎,背上包裹,離了臨淮州,迤邐回到東京,徑來金梁橋下董家生藥鋪下了這一封書信。董將仕一見高俅,看了柳世權的來信,肚裡尋思:“這高俅,我家怎麼安頓得了他?要是個志誠老實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兒們學些好;他卻是個幫閒的破落戶,沒信行的人,而且當初還有過犯,是個被斷配的人,舊性必不肯改,要是留在家中,倒惹得孩兒們不學好了。”想不收留他,又撇不過柳大郎的面子,當時只得暫且歡天喜地地留在家裡歇宿,每天酒食管待。
住了十幾天,董將仕想出一個主意,拿出一套衣服,寫了一封書信,對高俅說:“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怕耽誤了足下。我轉薦足下到小蘇學士④處,久後也得個出身。足下意思怎麼樣?”高俅大喜,謝了董將仕。董將仕派一個人拿著書信,帶領高俅到學士府內。
① 淮西臨淮州——淮西,古代泛指皖北豫東淮河以北地區。按臨淮郡置於漢代,治所在江蘇徐州;晉代治所在江蘇盱眙(xū…yí需移);南北朝治所在安徽靈璧;唐代治所在泗州(今安徽泗縣);唐以後廢。宋代沒有臨淮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部,曾置臨淮縣,唐、元時代,還曾經是泗州的治所。臨淮州疑即臨淮縣地面。
② 幹隔澇漢子——方言,指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一說“隔澇”即“疙癩”,也就是“疥瘡”(今天四川方言和浙江溫州方言仍這樣叫),“幹隔澇”就是“不乾不淨”的意思。
③ 董將仕——將仕不是人名,而是官職名稱。見陶宗儀《輟耕錄》:文(官)正八品曰“將仕郎”,從八品曰“將仕佐郎”。
④ 小蘇學士——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合稱“三蘇”,分稱“老蘇學士”、“蘇學士”、“小蘇學士”。因此,從字面看,這個小蘇學士應該指蘇轍。但是有人根據蘇東坡和駙馬都尉王晉卿的關係,認為應該是蘇東坡(參看下頁注①駙馬王晉卿條)。最奇怪的是:清人程穆衡在他的《水滸傳注略》一書中說:小蘇學士指的是蘇利涉。按:北宋英宗、神宗年間,確實有個蘇利涉,但這人是個太監。
門吏轉報,小蘇學士出來見了高俅,看了來信。知道高俅原是個幫閒浮浪的人,心想:“我這裡怎麼安頓得了他?不如做個人情,讓他去駙馬王晉卿①府裡做個親隨;——這個王晉卿,人都叫他“小王都太尉②”,他就歡喜這樣的人。”當即回了董將仕書札,留高俅在府裡住了一夜。第二天,寫了一封書呈,派一個幹辦③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處。〖人人都看出高俅不是一個安份守己的人,但都抹不開面子,於是只好迭次轉薦。〗
吳越評70回本水滸傳 第一回(2)
這個小王太尉是哲宗皇帝趙煦的妹夫,神宗皇帝趙頊的駙馬。他喜愛風流人物,正用得著這樣的人;一見小蘇學士差人持書信送這高俅來,拜見了,就喜歡;隨即寫了回信,收留高俅在府內做個親隨。從此,高俅就在王都尉府中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古話說:“日遠日疏,日親日近。”一天,小王都太尉慶賀生辰,吩咐府中安排宴席,專請小舅端王。這個端王,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個兒子,是哲宗皇帝的御弟,現掌東駕,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俏的人物。這些浮浪子弟們風流幫閒的事兒,沒一種不知,沒一樣不會,更沒一件不愛:真是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毬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更不必說。
① 駙馬王晉卿——駙馬都尉本是漢代的官名,大都由皇親擔任。魏晉以後,皇帝的女婿大都掛駙馬都尉的虛銜,簡稱駙馬,所以後文稱王晉卿為“小王都太尉”、“小王都尉”。王晉卿,名詵(shēn身),太原人。和蘇東坡友善。蘇東坡《和王晉卿詩敘》中說:“予得罪貶黃州,而駙馬都尉王詵亦坐累遠謫(zhé哲),不相聞者七年。餘既召用,而詵亦還朝,相見殿門外,感嘆之餘,做詩相屬。詞雖不甚工,然託物悲慨,阨(è扼)窮而不怨,泰而不驕。憐其貴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韻,欲使詵姓名附見餘詩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