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有所不同而已。無論是選擇甲學校或乙學校或其它學校;都不會得到任何保證。同樣;要消除優柔寡斷的癖病;就不應將各種可能的結果看做對的或錯的;好的或壞的;甚至不應視為更好或更差。各種選擇的結果只是不同而已。例如;在商店裡;如果你買這件衣服;穿上後你就是這個樣子;這與你穿另一件衣服只有差異;並沒有好壞區別。只要你不再採用自我挫敗性是非標準;就會認識到;每當你作出一項決定時;你只是在權衡選擇哪一種結果。倘若你事後後悔自己的決定;並且認識不到後悔是在浪費時間;下一次你就會作出不同的決定;以達到你的期望。但是無論如何;你決不會以〃正確〃或〃錯誤〃來形容自己作出的決定。
任何事情都沒有主次之分。一個孩子在海灘上拾貝殼;通用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在制定一項重大決策;這兩個人所做的事都無所謂更為正確或更為錯誤;更為重要或更為次要。他們僅僅只是在做著不同的事情而已。
你可能會認為錯誤的思想是不好的;甚至根本不應提出來;應當鼓勵正確的思想。你或許會對孩子;朋友或妻子說:〃不正確的話不說;不正確的事不做。〃問題恰恰出在這裡。這種以權威自居的態度如果擴大到國家或國際範圍;就會發展為極權主義。應該由誰來確定事物的是非曲直呢?這是一個無法圓滿回答的問題。法律只能決定一件事是否合法;卻不能決定它的對錯。一個多世紀以前;穆勒在《論自由》一書中指出:
〃我們永遠無法確定我們所壓制的是不是錯誤的意見。即使我們壓制的是錯誤的意見;壓制意見的做法比錯誤意見本身更為邪惡。〃
衡量真正生活與否的標準並不在於能否作出正確的選擇。你在作出選擇之後;控制情感的能力則更為明確地反映出自我抑制能力;因為一種所謂正確的標準包含著我們前面談到的〃條條框框〃;而你應當努力打破這些條條框框。這裡提出的新的思維方法將在兩個方面對你有所幫助:一方面;你將完全擺脫那些毫無意義的〃應該〃標準;另一方面;在消除了是非觀念誤區之後;你便能更加果斷地作出各種決定。
有人創造了一個小詞;叫〃必須性〃(musturbation);藉以描述人們循規蹈矩;安份守己的心理。每當你違心根據〃必須〃;〃應該〃標準行事時;你便陷入了〃必須性〃。一位傑出的精神病學家曾指出:
各種所謂的〃應該〃標準必然給人造成精神壓力;越是努力遵照這些〃應該〃標準行事;所受的壓力也就越大。。。。。。此外;由於這些〃應該〃標準是外界強加的條條框框;所以它們總是會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
〃應該〃標準在你的生活中佔有主導位置嗎?你是否覺得自己應該和善地對待同事;應該照顧妻子;應該幫助孩子;應該努力工作?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未能達到標準;你是否會責備自己;是否會感到精神上的壓力?當然;這些〃應該〃標準或許並不是你自己制定的。假如這些標準是別人的發明;而你僅僅是搬來借用;那你就是陷入了〃必須性〃。
實際上;同〃應該〃標準的框框一樣;〃不應該〃的框框也是數不勝數的;比如:不應該粗魯;不應該發脾氣;不應該糊里糊塗;不應該過於幼稚;不應該沒羞沒臊;不應該抑鬱不樂;不應該唐突無禮等。然而;你沒有必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不能保持冷靜或不善於理解人都是正常的。你只要願意;就完全可以不去顧忌臉面問題。沒有人會給你打分;你不按照別人的意願說話辦事也不會受到懲罰;更何況強迫自己做不情願的事情肯定難以持久。因此;任何條條框框都會給你造成精神壓力;因為你不可能完全按照這種誤區性要求行事。給你造成精神壓力的並不是你的不莊重;不顧他人;輕率隨便等行為;而是外界強加於你的各種條條框框。
禮節問題十分清楚地說明了那種為適應社會環境而必須遵守的〃應該〃標準。你不妨回顧一下那些毫無意義的規矩;人們從你小時候就告訴你要遵守這種或那種規矩;其原因僅僅是某某權威人士在某書中是這樣寫的。例如;吃玉米有固定的方法;出外吃飯要等女主人先動手;到教堂參加婚禮要時要坐在教堂右邊;在為雙方做介紹時;先將男子介紹給女士;什麼情況下要給小費;應該穿哪種衣服;說什麼話。。。。。。言下之意;不要自己去思考判斷;只要查查書就行了。當然;在生活中講禮貌是合情合理的;人人要儘量為別人著想。然而;在所謂禮節〃條例〃中;有90%是毫無意義的規矩;因為這種規矩是人們過去憑空武斷地確定下來的。實際上;你根本不必機械地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