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動之中,因此,不宜對監管效果妄下評論。……目前的情況並不意味著美國的監管方式是失敗的,但是,確實需要引起監管者的反思,也許應更早地採取一些措施。”
伯南克的談話與其前任格林斯潘“政府幹預往往會帶來問題,而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手段”的表述相比,很顯然更加偏向於市場的監管,約翰·杜根雖然不願馬上承認現行模式存在的問題,但還是說要“反思”。他們意識到監管重要性的這些表示確實與極端的自由市場經濟觀點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於政府監管和市場紀律的發揮有了更加客觀和平衡的態度。
金融危機解讀之二(6)
美國監管當局在反思的同時,也在採取積極行動。
2007年1月,美國參議員查爾斯·斯庫莫和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聯合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如果美國不改變其公共金融政策,紐約將失去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並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包括建立“共享的監管原則”、推行“安全審查改革”和制定“更為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法規”等。
2007年3月,美國商會提交的報告稱,“美國的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受到了限制,美國目前的監管框架是在上世紀(20世紀)30年代建立起來的,已經不適應全球化和金融創新的需要,美國政府應當考慮進行更加面向金融市場和參與者的監管改革”。
2007年6月,美國國會下屬的獨立的政府問責辦公室專門召集總審計長會議,研究如何改進美國監管體制問題。該辦公室早在2004年10月就發表了題為“行業發展促使再思美國監管結構”的報告,指出“總體而言,美國並沒有順應全球協調、統一監管標準的潮流和行動而採取根本措施改變其金融監管架構,越來越多的人員開始質疑美國目前分散的監管體系是否適應今天的市場環境,特別是一些大型、複雜的金融機構採用並表方式管理它們的風險”;“儘管單靠完善監管架構本身並不能確保監管者能夠實現監管目標,但架構本身的合理性確實有助於實現持續、一致和全面的監管”。
2007年7月,美國新成立的“金融行業監管協會(FINRA)”在成立之後也一再呼籲改革美國金融監管制度。
2007年11月,美國金融服務圓桌組織發表了一篇題為“提升美國金融競爭力藍圖”的報告,指出美國的監管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點:“監管機構的目標不同,多個聯邦和州監管者的不同目標會帶來潛在的監管衝突,導致監管套利問題。當衝突發生時,會延緩政策的執行,導致美國金融機構在與外國競爭者競爭時處於劣勢。”報告還建議“美國全部監管機構都要建立以原則為導向的監管方法”。
同樣在2007年11月,美國證券行業和金融市場協會應美國財政部的要求對美金融監管體系也發表了評論報告。該報告主張重整美國的金融監管架構,例如合併證券交易委員會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
從以上可見,如何規避多頭監管模式下的監管重疊和監管空白問題已經成為美國金融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激起千層浪的《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現代化藍圖》
在眾多的要求改革現行金融監管體制的計劃中,美國財政部於2008年3月29日公佈的《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現代化藍圖》(Blueprint for a modernized Financial Regulatory Structure)無疑是影響最為深刻的。該方案比較系統全面地講述了美國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以及金融監管的改革方向,該藍圖可以說是美國1929年“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計劃。
在長達218頁的《美國金融監管體系現代化藍圖》中,財政部反覆強調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兩大目的,一是要增強美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二是要保護美國消費者利益和維護市場穩定。該藍圖共分為八個部分,主要包括美國現行監管體制、短期建議、中期建議以及最佳監管體系的長期建議等。
短期建議主要是針對此次金融危機所提出來的,根據危機中所反映出來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從三個方面入手:擴大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的範圍,並擴充套件其成員,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貨幣監理署等也納入工作組裡,促進各監管部門的協調,加強對金融市場上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信用管理的監督;把美聯儲對非儲蓄機構的流動性支援作為穩定市場的重要機制。在此次危機中,美聯儲第一次對非儲蓄金融機構開放了貼現視窗。《美國金融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