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跡來看,這場英明的決鬥,其初衷未必一定冠冕堂皇。誠然,作為新皇帝,朱由檢確實希望能夠振興帝國,千秋萬世。但如果我們聯絡一下這位皇帝以後的種種作為,我們或許還應該謹慎地懷疑,朱由檢之所以這麼快地幹掉魏忠賢,其初衷很可能就是單純地收回權力和報復往日之仇。
對魏忠賢及其黨羽的徹底清算,讓崇禎皇帝朱由檢強勢登場。雖然在他的心裡,清除魏忠賢只是清除自己施政的攔路虎,只是保衛皇權不受侵犯,只是九千歲的名頭太過響亮、和萬歲只有那麼一步之遙。但無論如何,這場異常漂亮的政治鬥爭都成為了日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本已迷失了方向的大明帝國似乎也再次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官僚系統重新回到了原來的軌道上,我們的年輕元首也從鬥爭中獲得了極大的自信,最起碼在他的心裡,自己已經有了一對火眼金睛,整個帝國似乎都已經完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23節:奈何江山唱晚(23)
第二卷 政治多動期和溫周爭權
現在很多人討論明朝的滅亡,更多是強調客觀環境和外部因素的壓力,或者一兩件事的直接影響。對於直接導致帝國覆滅的元首朱由檢更多是持一種同情的態度。這中間一部分人非常具體地說是殺了袁崇煥(竟然還有人說殺得不冤!),才導致自毀長城。還有一部分人說是大明朝末年經濟的極度惡化才是罪惡之源。但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有失偏頗的。
首先,滅亡大明朝的不是皇太極和多爾袞,而是泥腿子出身的李自成。而殺了袁崇煥之後,關寧鐵騎也還存在,吳三桂等將領都不是吃乾飯的,大清軍想長途奔襲、直搗黃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它有它的為難之處。因此從這些我們可以斷定,導致大明朝滅亡的最主要的還是內部問題。
那麼經濟呢,這一點原本不錯,但卻不是問題的根本,表面上經濟的崩潰是導致民亂的罪魁禍首。但真要追根到底,那麼經濟的混亂又從何而來呢?明朝的官僚體制賦予了最高元首極高的統治權力,但同時也要求他必須擁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而這樣的元首在整個帝國的歷史中也只有朱元璋一人而已,他的兒子朱棣雖然也還不錯,但比起他老子還是要差上很多。在大明朝的末期,崇禎皇帝不斷地調整官場結構,但最終的結果是越搞越亂。官場的腐敗導致大部分財富集中在了少部分人手裡,而作為元首的朱由檢偏偏不斷地加重賦稅,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左右是個死,不造反還等什麼呢?而在李自成攻克北京後,皇帝的內帑近三千萬兩,加上一些官員和皇親國戚差不多七千萬兩,這樣一大筆錢就囤積在京城,你能說大明朝沒錢嗎?
帝國元首和他們所領導的混亂官場讓大明帝國從內部逐漸腐敗,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接手時,已經顯出了大亂的苗頭。但即使如此,朱由檢也並非沒有可能重新實現國家的振興。在他的骨子裡,有一點和他的先祖朱元璋非常相似,那就是手段夠狠。但很可惜的是,他的狠和他祖宗的狠有些不同,他的狠是亂狠!
講述崇禎皇帝的這種亂狠,我們可以從一個除法開始——50÷17≈2。94。當然,這樣簡單的計算過程可能連一個小學生都難不倒,但這樣一個除法卻可以形象地表述出一個朝代的官宦歷史。在這裡,17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位的時間,50則是在此期間被他換掉的內閣大學士人數,這個內閣大學士大約相當於我們所熟知的宰相。
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對於一個百廢待興的帝國來說,每年更換近三個直接問政的內閣成員那將意味著什麼?而在這五十位高官背後還有十四位屁股還沒坐熱乎就被換掉了的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除此之外十七年間,崇禎還直接搞死了袁崇煥等十一位督師或總督(相當於前線總指揮)、十二位巡撫(相當於省長)。被他抓進監獄關押、毆打、間接逼死、戰死、自殺、判刑的相當於現在省部一級的官員多達數十人。崇禎十四年,也就是亡國前的1641年,被關押在監獄裡的高階官員多達一百四十五人,據一些史家統計說,這個數字是當時全國高階官員總數的百分之十。
大明帝國的最後一段歲月,不折不扣地成了一個吞噬高官的黑洞!
貪官?有之!忠良?肯定亦有之!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帝國上層建築如此飄搖不定,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翻手為雲覆手雨,成就了中國歷史上這段最為恐怖的朝堂暗戰?漢民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此時如何為自己開啟了地獄之門?
歷史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