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金內部過於注重軍事發展,文官的數量有限、質量不高,帝國的吏制極不健全。為了改變這種政治結構上的不均衡,皇太極開始大量選拔人才,量才錄用,充實國家機構。他指出:“自古國家,文武並用,以武功戡禍亂,以文教佐太平。”下令“於生員中考取其文藝明通者,優獎之”。諸貝勒府以下,及滿、漢、蒙古家,所有生員俱令考試,並諭各家不得阻攔。崇禎二年九月,後金考試儒生錄取二百人。崇禎七年三月,又考錄漢人生員,一等十六人,二等三十一人,三等一百八十一人。在皇太極的治國方略中,“以人才為本”是其核心部分,他命令滿、漢、蒙古各官薦舉有深知灼見之人,而且不論出身、民族,儘量做到量才錄用。從天命汗努爾哈赤的“戮儒”到天聰汗皇太極重用儒生,後金帝國的人才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皇太極大力選拔人才的結果就是治下各族才俊大量被髮掘出來,加入到了建設後金的隊伍之中,這其中漢族仕人數量相當可觀,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後金政權的組成成分,進一步緩解了民族矛盾。諸如鮑承先、寧完我、高士俊、高鴻中、馬光遠、張存仁等漢族人都成為皇太極的股肱之臣,為後金政權的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歡◇迎◇訪◇問◇虹◇橋◇書◇吧◇BOOK。
第73節:奈何江山唱晚(73)
崇禎四年八月,皇太極仿照明朝六部制,設定官制。設立了國家主要的行政機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由一位貝勒主管,下設滿承政二員、蒙古承政一員、漢承政一員,參政八員,啟心郎一員。參政以下各官員各部數額不定。接著,皇太極又下令“停止貝勒領部院事”,這條命令的頒佈將六部之權牢牢地控制在他自己手中。
隨著政治、軍事、經濟的不斷發展,後金帝國逐漸走上了良性軌道,國家的改良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由於考慮到漢、蒙古對女真這兩個字有先天性的距離,因此,崇禎八年,皇太極宣佈廢除“女真”稱號,定族名為“滿洲”。次年四月,皇太極去汗號稱皇帝,定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正式建立了。
以大清為國號的舉措進一步改善了漢族人對這個少數民族政權的認識,拉近了各民族之間的距離,為之後的統一戰爭奠定了政治基礎,同時也表明皇太極確立了廓清宇內,統一中國的志向。
定改國號之後,皇太極進一步完善國家政治體制。崇禎九年,在大清國設立都察院,掌管監察之權。崇禎十一年,皇太極將蒙古衙門改為理藩院,專門負責掌理內外蒙古等其他民族事務,最大限度地鞏固金蒙聯盟。改革調整後的國家機關有內三院、六部、都察院、理藩院,合稱三院八衙門。隨著這種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皇權得以加強,旗權開始削弱,國家的權力已逐漸向以皇帝為首的三院八衙門傾斜,大清國正式進入了比較先進的封建化階段。隨著政治體制的不斷完善,一套封建等級名分制度也隨之確立。崇禎五年,皇太極下令官民服制,從衣冠樣式、色彩、圖案、布質按等級不同而各異,區別尊卑貴賤。崇禎十年四月,又命“每旗各設議政大臣三員”,以此徹底改變了八大貝勒共同執政的局面,基本完成了皇權對國家的集中控制。
伴隨著大清政權的最終確立,皇太極躊躇滿志,開始策劃帝國的統一大業,並以進攻朝鮮拉開了戰爭的大幕。
崇禎九年十二月,皇太極下令再次出征朝鮮,理由是朝鮮“譭棄盟約”,不得已興兵討伐。當月初二,皇太極率代善、多爾袞、多鐸、嶽託、豪格、杜度等人統兵十萬大舉東侵。大軍分為兩路,多爾袞、豪格將左翼滿洲三旗、蒙古三旗,由寬甸路奔長山口,入朝鮮境。多鐸、碩託率軍往圍朝鮮首都漢城。十二月初十,大清部隊穿過鎮江,連下義州、郭山、定州。十二月十三日,杜度率領精騎馬隊,連下皮島、雲從島、大花島、鐵山。十二月十四日,嶽託率前鋒兵抵達平壤。多鐸部進抵漢城。十二月十六日,朝鮮國王李倧領后妃朝臣棄都逃往南漢山城,皇太極隨即指揮先鋒部隊將此城團團圍住。
崇禎十年正月初一,皇太極率領大部隊到達南漢山。多爾袞部則連克昌州、安州、黃州等城。正月十三日,朝鮮國王李倧奉書請降。正月二十三日,多爾袞又攻佔了江華島,俘獲王妃一人,王子二人。正月二十八日,完全喪失抵抗能力的朝鮮被迫與大清軍簽訂了“南漢山規則”。主要內容有:“去明年號,納明所賜誥命冊印,質二子,奉大清國正朔,萬壽節及中宮皇子千秋、冬至及諸慶弔事,俱行貢獻禮;遣大臣內官奉表、與使臣相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