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良、縣委書記李志超共同投資在新地方北郊興建了一座*訊號地面接收轉播發射臺,裝置和技術人員都來自中國。8月,又購置自辦節日1/2編輯機一套、燒錄機一套和字幕機一套,開始不定期播放自辦節目。電視臺只有一個人,採訪、編輯、播音均由此人承擔。
在邦康的時候,我們就拿著遙控器調了幾遍,檢視他們都有些什麼電視節目。除了一個泰國臺、一個緬甸臺、一個香港臺、一個臺灣台外,可以收到中國思茅地區能夠收到的所有中國電視節目。還有一個邦康臺,是使用中文的,相當於中國的地、縣電視臺。還有一個頻道是專門播放三級片的,不知是邦康電視臺放的還是賓館放的。
現在在勐冒,我們還是調不出什麼新鮮的節目,王長山無聊地說:“走,我們去逛街。”這正合我意。走到一樓的時候,我又轉進服務員的房間裡,告訴她們,我們房間裡的東西都沒有給我們,她們答應給我們補上。
街上其實也是沒有什麼,我們只是想找人聊天,我們直接向北側的集貿市場走去,有人告訴我們,那裡是最熱鬧的地方。好像只是3分鐘的樣子,我們就到了那裡。市場兩邊是石棉瓦的平房,平房裡是鋪面,兩排平房之間是一個長長的大棚子,上面蓋的是蛇皮雨布,棚子裡被分成十多個鋪面,鋪面前後用同樣的蛇皮雨布遮擋著,蓬蓬鬆鬆地整個兒顯得亂糟糟的。在這裡經商的全部是中國人,其中多數又是湖南人,他們對我們顯得很友善,問什麼就答什麼。
第十三章 在明明滅滅中進入時間隧道(3)
這裡的貿易活動才剛剛起步。據介紹,1973年初,緬共人民軍東北軍區在新地方設立了北佤縣貿易組,主要經營日用百貨等,沒有繳稅任務,其收支由東北軍區支配。1982年,縣貿易組因管理不善而解散。1992年,佤邦勐冒縣政府創辦勐冒縣商店,主要經營大煙、糧食購銷和貨幣兌換等。1994年,由於管理不善經營不下去而終止。
部落時期以至緬共時期,交通不便,資訊不靈,因而商業發展緩慢,商品經濟極為落後,商貿尚處於以物易物狀態,少有銀元等貨幣交易情形。市場沒有坐商,僅有少量行商,商市狹小,商品貨物單調稀少,國內外工業商品很少流入。當地的農兼商者多為佤族,他們以鴉片、牲畜等農副產品換取錢幣,轉買轉賣者極少。專門商販則以漢族為多,他們大多為二戰時期在勐冒落戶的漢人及中國解放戰爭後流入的漢人,他們在勐冒境內定居後有一定的地產,但主要還是以做生意為生,大多以經營鹽運、銷售日用品、買賣大煙為主。
和平建設時期,交通運輸事業迅速發展,在佤邦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方針政策的指引下,加之鄰近的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在縣城新地方和各區街市相繼出現了一批私營商業戶,還出現了一些富商巨賈。2000年末,全縣已發證並已鞏固下來的私營商戶已達374戶。
在勐冒境內,部落時期尚無專營飲食服務業。過往商旅,一般自帶炊具自行煮食或投靠親友就食。20世紀50年代初,流落到境內的中國漢人在新地方、營盤等地開始經營飲食業,但無門點設施,逢街天營業,露天支起三角架,上面放一口鍋煮米線之類小吃出售,買客蹲地而食。進入緬共時期,開始有門點設施出現,但由於糧食缺乏,群眾的購買力極差,終未得到發展。和平建設時期,農業得到較快發展,糧食多起來,街市居民及鄉村農戶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加之從事商業貿易的人增多,民間往來頻繁,促進了飲食服務業的發展。專門經營飲食業的人員隨之增多,其服務質量也日漸提高。我們去的時候,縣城新地方專營飲食服務的門點已達10多家,部分還兼營冷飲和娛樂業。
部落時期和緬共時期,縣境內無旅店,過往客商多露宿于山間田野,或借宿親友家中。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下鄉多在基層單位住宿,或自帶行李住宿於農民家中。和平建設時期,情況大有改觀,縣委機關設有招待所1個,床位20張,稅務所設有旅店1個,床位10餘張。各區大多都設立了接待室(所),專供來往人員食宿。一些農戶以及流入境內的外商也興建了不同規模的旅店。我們去的時候,縣城旅店已有10多個,其中新壟公司招待所和新欣招待所條件較好。
部落時期,街道均由頭人及當地實力派人物進行管理,除維護治安秩序外對進行大宗交易商人及屠宰戶收取一定的交易費和實物,所交數額不定,因時據情而定。屠宰戶交實物者居多,每殺一頭豬上交給頭人豬肉6—9斤。緬共掌握政權後,原市場管理辦法被廢除,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