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能把自己放在一個較高的位置上,給自己增添信心。要知道,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無傲骨。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2 積極的心態推動你走向成功
紐約的零售業大王伍爾沃夫在青年時代非常貧窮。他在農村工作,一年中幾乎有半年的時間是打赤腳的。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就是將自己的心靈充滿積極思想,僅此而已。他借來300美元,在紐約開了一家商品售價全是5美分的小店,但不久後便經營失敗。以後他又陸續開了4個店鋪,有3個店完全失敗。就在他幾乎喪失信心的時候,他的母親來探望他,緊緊握住他的手說:“不要絕望,總有一天你會成為富翁的。”
在母親這句話的鼓勵下,伍爾沃夫面對挫折毫不氣餒,更加充滿自信地開拓經營,最終一躍成為全美一流的大富豪,建造了當時世界上第一高的樓宇,那就是紐約市有名的伍爾沃夫大廈。
其實不只伍爾沃夫,幾乎所有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積極的心態。他們運用積極的心態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樂觀的精神來面對一切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險阻,從而保證了他們走向成功的人生。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認為,當代最重要的發現就是“改變態度,就可以改變一生”。猶太人通常很樂觀,這也許是從長久的痛苦歷史中生髮出來的。在不斷流浪遷徙、被人屠殺、瀕臨絕望的日子裡,猶太人始終抱定一種“生活和命運一定會好轉”的信念。如果不是具有如此積極的心態,也許現在走遍全世界也找不到一個猶太人了。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說過,我們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成敗——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在一項任務剛開始時的心態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機率,這比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
蒙利根是希爾理論的實踐者。最初,蒙利根想做薄餅生意,但每一個人都告訴他:“你完全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你沒有可能做成薄餅的生意。”蒙利根對這些議論不以為然,而是充滿了積極進取的思想。於是他排除萬難,於1962年在密歇根州開設了第一間“多棉勞”薄餅店。30年後,他在全球擁有5000多間分店,成為“薄餅大王”。
希爾認為,所謂積極的思想,就是一種進取心,這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吩咐去做某件事之前,就能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瑞士哲學家巴特對“進取心”作了如下的說明:“這個世界願對一件事情贈予大獎,包括金錢與榮譽,那就是‘進取心’。”
進取心是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希爾研究了美國最成功的500個人的生平,還結識了這些人當中的許多人。他發現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那就是強烈的進取心。這些人即使屢遭失敗也仍舊十分努力。在他看來,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議的障礙及巨大的失望的人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他的話跟美國發明家布卡·T·華盛頓的話不謀而合——“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用這個人達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用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礙的數目來衡量的。”
許多成功者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都認為,首要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永遠也不要消極地認為什麼事都是不可能的。他們認為,首先你要相信你能行,再去嘗試、再嘗試,最後你就會發現你確實能行。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許多人雖然看到別人成功也心動,看到別人致富也眼紅,但卻缺乏積極的心態,缺乏奮勇向前的精神,總是習慣找一些似是而非的藉口,來掩飾自己的不思進取與碌碌無為。
正是這些根本構不成理由的藉口,膨脹了一些人的惰性,從而放棄努力,放棄追求,心安理得地接受失敗的命運與貧困潦倒的現實。因此,如果我們不以積極的心態去摒棄這些充滿惰性的藉口,我們就註定一事無成,兩手空空。
正因為這樣,有人認為,所謂積極的心態,實際上也是一種志氣。志氣,即“志”和“氣”兩部分。志是志向,一種追求遠大目標的理想;氣是氣魄,一種向上、向前的精神。志氣是遠大志向和宏大氣魄的結合,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原動力,能夠把人推向成功。被譽為“洋參丸大王”的莊水競,在香港眾多富豪中經歷頗為曲折,創業充滿了辛酸、苦楚,也充滿了自強不息。正是遠大的志向和宏大的氣魄支撐著他取得了創業的成功。
志氣並非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而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