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世界潮流,但是,除了百家講壇易中天的《大話三國》和一批資深學者在大談中國傳統帝王的成敗故事之外,尚未看得出中國之於世界在進行怎樣的一場文化影響。在主動與被動之間,世界文化的主動之中,中國文化的遲滯似乎成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部世界瞭解中國的必讀之書(2)
這是有意的嗎?還是我們認為時候未到?抑或我們在方法上出了問題?然而事實上方法早已不成為問題。韓國的《大長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並不很大甚至很小的中國近鄰之國今天已經成為文化輸出的大大贏家。而它所使用的方法遠遠比擁有央視以及全國所有的新聞與電波傳媒的中國要稀少得多了,然而它還是很堅定也很漂亮地在這個有著巨量人口的大國之中獲得了一席美地,從而使無數中國人喜愛上了它的美容術和它的泡菜。這個例子說明了文化在主動性上的作為,而在技術上,我認為沒有必要來討論所謂的文化高低以及個人演技和泡菜或者冷麵好不好吃的問題了。事實上,我個人很喜歡來一大碗蕎麥冷麵,那種很有韌性和酸甜的口感,或許這就是那個曾經了許多苦難而今天充滿了自信的大韓民族的味道?
在不斷思考中國文化之於世界的態度上,我認識到這將是一個頗為深層的問題,與我們的民族文化心理、文化世界觀有著某種歷史上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如此微妙,如此敏感,甚至使許多中國人都難以提及,從而致使我們在今天的文化對話世界中顯得不那麼協調。那麼,這種隱秘不宣的關係是什麼呢?導致這種不宣的文化心理是什麼?
或許我們是一個收斂和不豪放的民族?或者我們是一個在文化的根性上從來就缺乏應有的對話能力與影響力價值?如果結果是這樣,那麼將中國歷史以及她的文化放在任何一個時空角度來看,似乎都是不可能成立的。然而,事實就是這樣發生了。前不久在北京總部基地大講堂上,中國創意產業聯盟秘書長蘇彤就講到他在歐洲見到的一個事例:一場頗吸引眼球的全球各國文化展覽上,亞洲幾個國家中日本的文化展廳門前排了四百多人的隊,韓國館面前也有三百人的長隊,唯一不用排隊進入的就是中國館。中國館裡展示了一些三峽水利工程與移民的資料,還有神舟六號飛船的模型以及航天英雄楊利偉的照片,之外還有什麼他已不記得了。“我們需要真正的大國和富國的文化自信心” 蘇彤談到。在他的觀點裡,物質的一時匱乏和落後並不是文化自信心缺乏的理由,作為一個國家,理應在文化上建立自己的強勢模型。這是一個民族生命力的本能表現,除非它的生命力衰竭了。
不久前我接到重慶市政府全國圖書博覽會組委會的委託,參與對這一屆博覽會的策劃與傳播推廣。我記得當時與組委會官員的談話,我提出,建立這場博覽會的文化觀是很重要的關鍵。我似乎是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五個一”的觀點:一場中華文化與世界的對話;一次中華文化復興的舉牌;一場中國文化產業的開端;一次重慶直轄市文化形象的擦亮;一次對重慶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推動。我認為沒有這五個一,而僅僅是一場形式上的圖書展示會,其價值便只會可想而知。愉快的是,重慶的城市領導們,都有一個把這場博覽會辦成海內外深具影響力的盛會的願望,一個恰巧的機緣就是,這場圖書交易博覽會的舉辦時間,正好是重慶直轄的十週年。
幾乎當時,我的腦海中就閃出了“華文推動世界”這幾個字。後來,組委會提出這種語境太過張揚,不妨更加沉穩一些,所以才有了“書香重慶 文化中國”這八個字。從實效方面來考慮,這八個字對於重慶和中國以及這一場圖書交易博覽會更具備實操性。一方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戰略,而另一層面則涉及中國文化之於世界的姿態以及將參與全球交流的趨勢。這一趨勢,從語境上講,是主動的,也是自信的。因此在聽取蘇彤的意見時,他頗為認可,以致於提出來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就直接可以從“書”上著手。書是文化產業化的第一產品。一個國家如果是一個大的出版國,也就意味著它的文化的強盛和自信。蘇彤談到了他的觀點,而這一點,也是我深為認同的。
其實,文化作為一種軟力量,早已成為了一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元素,甚至是一種超越物質形態的核心元素。在今天的全球文化互動時代,文化的強勢元素是英文,正是那些字母所構成的文化力量影響了人類,就連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們也是以英文來作為標準的評量版本。“他們讀過文心雕龍嗎?”蘇彤對此有些悵然,“那是一千二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