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有那麼一些不屑的,然而對此又保留了足夠的禮貌。據說孔子曾慕老子智慧之名而專程去拜訪過。這一經歷過程沒有很正式地記錄下來。如果我們假設這是一個歷史上發生過的事實,那麼就可以來一起想像這個過程,讓歷史在我們面前復原。
首先談談動機。我們知道,孔子有那麼一段時間是行萬里路的,周遊列國,其目的不外乎有兩個:博文而廣見,讀來的書需要實踐見證,一是自己長見識(別忘了孔子的時尚追求),順帶也讓學生們開開眼界,權當社會實習。第二就是找工作。事實上,孔子年青時期直至以後的很長時間內,都有一個從政治國的願望,希望能夠在政壇上幹出一些名堂來,出人頭地。這一點,歷史記載得很清楚,今天來看,也可以將之稱為中國文化人的報國之志和拳拳之心。當時的春秋列國,還沒有今天這樣子的分割鮮明,去入都要護照,更要防備拉登。那時的各國,都是周王朝的封邑,跟今天中國的鄉村劃分沒有什麼太多區別,所以邊界的意義很模糊,大家都暢通阡陌,人民還有一些悄悄的自由遷徙。21世紀的今天,這種自由遷徙已經開始悄悄地在中國的城市之間發生(在此之前二十年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我的許多朋友去了上海,尹亦輝去了,現在正打算把太太也遷過去(他太太是國有銀行職員),如果你是一位自由職業者,那麼就會更自由,基本上已完全沒有了束縛,在北京,幾天前剛剛就有榮敬來的簡訊,說她已經決定長期呆在那兒了。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出孔子會見老子只會是第一種,而且還含有了去討得一些智慧啟迪的目的。但是,這個目的達到了沒有呢?他們之間的確切談話我們不得而知。如果再想像一下,一定是孔子首先開腔。他說:老子啊,久聞您智者的大名,如雷貫耳。所以,我孔丘今天特來拜訪您,希望能有時間親耳聽到教誨!老子會怎麼說呢?老子一定是這樣來回答的:不用客氣。孔夫子您也聞教於天下,今日有幸光臨寒舍,我們彼此盡情一敘便是。
於是客主分別坐下,顏回子路他們則恭敬分列旁側。
接下來,估計是孔子先將自己周遊至此一路上的見聞簡略寒喧了一番。而老子,則是微微頷首。然後,孔子話鋒一轉,開始提問:我在魯國的時候,就聽到了先生關於道的宇宙大智慧之說。其中無有相生,同出而異名,乃為眾妙之門。這樣的深邃之見,足見先生的大智大慧啊!
老子此刻一定是將眼睛先眯了下來,不動容色,淡淡回答說:哪裡,只不過是一介淺見,還望夫子不要見笑。
孔子是善於察言觀色的人,自然會把握這場談話中的輕重。更何況,他的確有些事情需要向老子討教呢。
老先生講不要客氣。孔丘確是帶著求教而來。我這一路行來,所到之處,也在思考國與家的治理。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如何使民眾安祥,使社會和諧穩定。現在周王積弱,而列國紛爭正起,那些國君們的品德,實在是讓人憂慮重重啊。
老子便抬起眼,默默看了孔子誠懇的臉。老子說:舜堯先賢之時,人民少而猛獸眾啊,對君王而言,是無,所以,用心即可,於是有先王禮仁之道,循乎天,尊乎地,愛及人,才有了上古的美德啊。今天九族既榮,家有餘財,享樂不止於日夜,車馬不絕於遊途,是有啊。無中生有,有止於無,天下之道,盡在其中。夫子又有何憂?
是憂先王之禮樂廢而國家崩啊。孔丘周遊不為做官,是想克己復禮而為之啊。孔子緊蹙眉頭。那旁邊的弟子,個個都豎耳聆聽。
啊。老子輕輕嘆了一聲,輕微得連孔子都幾乎沒聽見。以人治國,則憂於人,以道治國,則循乎道。這是兩種不同的力量。為之為一種,不為之為另一種,有為與無為之間,存在著道的所為啊。聖人治世的時候,人民可以無知無慾,盡處自然之中,而使聰明的人無所作為。為無為,所以無不治。讓天道來推動,來自然演繹,不是更好嗎?潛龍在田,天下安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群龍相爭,必有亢悔,伏羲畫八卦,演繹的是事物之道的根本規則,你好身處其中,與其成龍,不如來認識這個容納龍的天地宇宙,這不就沒有了憂患嗎?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儒家思想:亞里斯多德式的東方教主(2)
孔子沒有聽得明白,故而問:老先生是說不用管這些?
老子見機緣過去,於是點點頭,說:天下的大道,是空虛無物,是無。而我們則更多看到有,在乎這個有啊。天道的虛無是這樣的廣大,怎樣用怎樣折騰都不會盈滿。它是真正的深遠智慧啊,如同萬物的祖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