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更為重要的是,曾經在漢時的恢恢大氣和在唐朝獲得的盛世昌榮以及其對周鄰國家與地區的感召力,至宋之後,以漢唐為主體的中國文化便告歷史性的解體。這之後所維繫的,只是由先秦而至漢唐的遺脈,並在後來的歷史中反覆糅雜,到了今天,即便是我們所看到並熱衷的《紅樓夢》,也都是經過了無數次中原本土文化與中國甚至是異邦多民族文化所混合的結果了。所以,當今天我們仍在大談中國本土文化時,不能忘記的是,早在1000年前,這種文化就已經成為了孓遺而被歷史在更大的空間與時間中被合成過了。
所以,從這一觀點來看,中華文化演繹至今,已經是一個由歷史自然而然所造就的一個結果。進入近代之後,這種混合的成份就更加豐富,直到今天我們所看到了麥當勞。
宋朝積弱與變革
對於宋朝的誕生以及它的歷史和覆亡,似乎是一個可以想像得出來的結果。從某個角度來審視,如果將歷史比作成一部電影,很顯然,它會更像一部創意匱乏而新意不多的片子,所以院線的票房也十分有限。如果再試想一下,將這樣的片子放在戛納電影節上,那麼有觀看它的慾望的人大多都會是一些對東方世界尚未了解而只想看看中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的外國人們。當然,我在這裡並沒有要詆譭掉我們的歷史的意思,也沒有忘記這個時代所出現過的一些偉大的文學家和詞人們。然而,以宏大的歷史來作為考量的尺度,這段歷史的確會顯得過於小氣,沒有大導演,也沒有特別的大腕名角,還有南宋的幾個皇帝連同帝子王孫,都連連作了繼遼之後的金國奴婢,遺笑天下。
在寫這段歷史的時候,會覺得筆下有些滯阻,看來,也許是這樣的歷史無法讓我自己興奮的緣故。然而面對歷史,還是需要一種客觀的態度的,更何況我並沒有偏執於一個宋朝才是中國的歷史這一狹隘的觀點。從更大意義上講,可以看到,這是中國歷史發展到此際所出現的第一次大的轉折,這種轉折表明,一個積弱的國家和民族,即便是曾經擁有過輝煌文化和強盛國力,也會因為其式微而被更強的國家所脅迫甚至更替。情況就是這樣,宋朝之際,這種更替已不再是原來的皇帝們之間的事或是節度使們之間的事,也不是布衣義軍與朝廷之間的事,而是一個國家面對另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民族面對另一個民族之間的事情了。在這種角力下,有時是雙方的國力佔上風,有時是雙方的文化佔上風,彼此相往,戰爭也好、和平的交流也好、商貿的互通也好,都成為了這種角力所混和進來的諸種元素。將這種角力再釋放開一些,會看到,人類的歷史,其本質就是一個不斷完成自身最佳化的程序,無論這個程序中是由一個先旺盛起來的國家和民族採取主動抑或是後來者以更加主動的方式介入,總之,人類似乎有著一個並不由我們所知的使命:她有著她自己的追求。
我想我們將在後面花一些時間來探討這個屬於全人類的追求。
最近的這一段時間裡,我參加並主持了一些有意義的工作,以致於使《華文漫史》的寫作停頓了將近一個星期。除了日常工作之外,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加上很有進取心的地方政府以書博會的名義共同開辦了中國第一所農民工夜校。這是迄今為止我所知道的第一所以勵志與創業為導向的農工夜校,除此而外,我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將這個學校辦成哈佛式的中國農工學校,同時造就出一個農工勞務品牌來。這個夜校的想法在文化創意大講堂宣佈的時候,就得到了大家的擁護,丁東和他太太、徐剛以及一批義務志願者都參加了講師團,我還特別邀請了何永智作榮譽導師,請書博會組委會的一位副局長擔任榮譽校長。12月18號晚上夜校開校,我把這個計劃報給組委會和渝中區政府時,重慶市委宣傳部似乎也知道了此事,於是晚上來了所有的記者。大家都作了精彩而熱情的發言,這些發言都是真摯的。當晚來到夜校的農工們有七十多位,何永智作了第一位勵志創業的演講嘉賓。這是我參與主辦的第一所學校,我很高興能夠做到。目前,這所學校採用一、三、五晚上上兩節課的方式進行教學,開放式的。媒體的報道在第二天都刊登和播放了出來,結果第二堂課時,來了更多的農工,有的甚至是來自很遠的地方,是看了報紙的報道來的,因為我們告訴大家這所夜校的教育是免費的,向社會無條件開放。我與那些同學們作了溝通,瞭解他們為什麼要來上這樣的課。我有些驚奇也很有興趣地聽到他們說到相同的一個詞:迷惘。其中一位做火鍋店配料的廚子,才二十七八歲樣子,告訴我說他不知道未來的人生路該如何走下去?他沒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