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影片(末) (第1/3頁)
三傻二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歷史直播,開局為李世民劇透玄武門》最快更新 [aishu55.cc]
——子孫果然該管!該往死裡管!
李世民頗有咬牙切齒的慾望。
但朕到底是怎麼把兒子管成這樣的?朕也不是不管孩子的阿耶呀?
是觀音婢,觀音婢“早逝”的緣故麼?沒孃的孩子……沒孃的孩子果然難。
想到此處,李世民心中不由微微一酸,倒把怒火減下來兩三分。但他活動手掌,卻暗自下定決心:即使消耗來之不易的“偏差值”,也非得為觀音婢尋出一條活路不可!
【這當然有李唐子孫的個人因素,但模仿得如此適得其反,也確實與李二的特殊性有關。
簡單來說,貞觀之治與李二的個人氣質繫結的太深了。沒有他那種曠世功業所生髮的強大自信,是很難抵抗數百年來迷信的傳統的——在一般皇帝看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似乎不宜得罪鬼神,但百姓的生計太過脆弱,上位者稍稍放縱,平民立刻就是苦不堪言;而如果盲目追求功業,那更可能虛耗國力,直接翻車。
所謂“似我者死”,誠哉斯言。
正因為如此,學者們才往往喟嘆,說唐朝功業如此盛大,思想理念上卻實在相形見絀。要是李二陛下能反思自己的成就,將之總結為後人可以模仿、學習的經驗與教訓;如果唐初的儒生能夠更加敏銳,將貞觀朝一閃而過的靈光固定為可行的理論,徹底驅散漢儒迷信的陰霾,那麼大唐又會如何呢?
貞觀之治或許不可重現,但和平安穩的日子總可以久一些吧?
畢竟,如大唐一樣跌宕起伏的王朝實在舉世罕有——“安西萬里疆”固然傲視群雄;“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也是足以令歷朝歷代瞠目結舌的記錄,只能高呼大唐不愧是大唐,在下限方面都如此突破預料……】
李二鳳:…………
眾宰相:…………
原本諸位超世之才還在認真思索天音指出的“經驗”與“理論”,但聽到最後幾句,登時頭皮發麻嘴唇發木,險些坐立不穩:
什麼叫“國都六陷”?國都長安陷落了六次嗎?!
什麼叫天子九逃?天子逃亡了九回嗎?
——媽的,後世子孫們到底在幹些什麼呀!
剎那間驚恐憤怒湧上心頭,真是燒得皇帝與宰相們咬牙切齒,雙目充血。即使已經接受了大唐必將滅亡的事實,但在諸位相公心中,本朝最糟的結局也不過是下一個大漢而已——天子權威淪喪、朝廷播遷流離,最後被奸臣篡逆,無奈謝幕。但現下這“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的慘烈預言,真是給了君臣們一記響亮的耳光——大漢當年可沒有這麼悽慘過!
皇帝長長吐出一口濁氣,只覺胸中如火如焚,難以自抑,甚至不自覺的生出了遷怒——
“國都六陷”?攻破國都的是誰,唐之後的那個“宋”麼?大唐的武力絕非尋常叛軍可以輕侮,莫非這“宋”強悍絕倫,更勝於突厥、吐谷渾、高句麗麼?建立宋朝的又是何等人物?!
——說來可憐,人的見識畢竟要被他的經歷所限制。以李二陛下馬上奪天下的往事,大概很難想象世上還有黃袍加身、重文抑武這樣的操作……
當然,宋朝武勇也罷文弱也罷,畢竟都是幾百年後飄渺不可追尋的事情了。現下當務之急,卻是應對天音所直率指出的重大缺陷——“思想理念相形見絀”、“似我者死”,字字句句都砸在貞觀君臣心上。
李世民沉默片刻,終於抬頭望向了孔穎達。雖然天幕中連連爆出猛料,但孔學士卻再沒有先前的驚惶震動了——他正匍匐在地,全神關注的塗抹白紙呢。眼見龍飛鳳舞筆走龍蛇,匆匆寫下的卻是一些實在難以理解的零碎言語:
“匡天下為正”、“聽民則興、聽天則亡”、“民為神主”……
——沒錯,再被天幕一句話點醒之後,孔穎達醍醐灌頂如夢初醒,立刻陷入到了不可遏止的靈感爆發之中。某種不可解釋的心流狀態噴湧席捲,已經將孔學士的理智盡數埋沒,融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的狂熱。他現在匆匆塗抹這些靈感爆發時的吉光片羽,就是天崩地裂也無暇顧及了。
天幕依舊在繼續,閃過的卻是長安城上的熊熊大火,士庶奔逃號叫的淒涼景象。“天街踏盡公卿骨”,大唐也終於走到了它的末日了。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回首大唐時才會如此感慨。自古興衰起伏不定,但如大唐這般驟起驟落,跨度大到匪夷所思的起伏,則實在史冊罕有。天寶十載前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