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大結局之四【李家軍,所向披靡!】 (第1/3頁)
橡皮泥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情滿四合院之無悔青春
時間回到1966年的冬天。
那年李奎勇十四歲,奎元八歲,奎璋六歲,奎觀五歲,秀芝七歲,秀英三歲。
在茫然不知的情況下,這五個小盆友和李奎勇一起,分享了一盒真·龍牡壯骨顆粒,於是與他們逆天改命的父親一樣,這些孩子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
中國擊劍運動啟蒙於20世紀五十年代。
1953年曾經留學霓虹歸來的賈玉瑞老師帶領北京師範大學的四位學子在天津體育場首次持劍亮相,從此中國人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體育運動叫“擊劍”。
王守綱作為這“四位學子”之一,被譽為中國擊劍運動開拓者。
1955年2月,北京體院開設了擊劍專門選修課,同年九月又開設了專家擊劍班。
1955年9月,蘇聯擊劍專家赫魯曉娃女士為幫助北京體院建立新課程,開設了擊劍專修課,由王守綱老師作為助教,所授課程由蘇聯莫斯科1954年版教科書為基本教材。
內容包括:
擊劍運動定義;
擊劍運動教學物件、目的和任務;
擊劍運動的教學法、教學連貫性與教學原則;
擊劍運動競賽組織與規則等等……
從1956年開始,每年都有學生參加擊劍選秀和訓練,他們畢業後分配到體育總局、各省、市擊劍隊或體院、體校、大學等單位,從事擊劍教學訓練、體育教育與行政工作等。
經過一代又一代擊劍人以驚人的拼搏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積極進取,大膽創新,中國擊劍從無到有,從有道精,逐漸步入正軌。
1959年,在第1屆全運會上擊劍被列為表演專案。
1965年,在第2屆全運會上擊劍被列為正式比賽專案。
1973年,中國擊劍協會成立,同年加入亞洲擊劍聯合會。
1974年,中國加入國際劍聯,這標誌著中國擊劍運動走上國際舞臺。
這一年,李家的三個小子經過一年多的業餘訓練,成功入選北京體校擊劍隊,開始走上了專業訓練的道路。
當時,李奎元14歲,李奎璋12歲,李奎觀11歲。
但從體型上看,他們卻比那些十五六歲的隊友強壯得多,這也是奎璋和奎觀被破格選中的原因,老師們都認為李順發“可能”記錯了……
那就是扯淡了——
奎元1960年出生,秀芝1961年出生,奎璋1962年出生,奎觀1963年出生,除了英子隔了一年,李順發年年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怎麼會記錯?
就算他能記錯,人類也不能一年生兩胎啊!
不管怎麼說,這三個小子開始練劍了。
一開始,王守綱老師是準備讓他們仨都練重劍的,因為這三個小傢伙的力量和敏捷都異於常人,絕對是練重劍的好苗子!
但是,作為李奎勇的弟弟,他們怎麼會甘於平庸呢?
最小的奎觀當時就問了:
“王老師,金牌能不能並列發三個?”
王守綱到:
“當然不能了,金牌只有一個!”
奎觀不高興了,他說:
“那可不行,將來我和哥哥們要是都進了決賽,那不是得李家人打李家人麼……我要是贏了哥哥,他多沒面子?要是輸了,我也不高興……”
奎元和奎璋深以為然,倆人異口同聲的說:
“王老師,我們哥三各練一種吧?”
奎觀補了一刀:
“到時候,咱兄弟仨一人一個金牌,那多帶勁兒!”
王守綱樂了:
“行,就衝你們這番心氣兒,就一人練一種,拿不到金牌可不行喲?”
“那不可能!”
稚氣滿滿的臉上,充滿了自信……
三個小傢伙以擲骰子的方式選擇了自己的方向——
奎元練佩劍,奎璋練花劍,奎觀練重劍!
1978年3月,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第29屆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
擊劍隊大師姐欒菊傑前3輪小組比賽中以絕對的優勢橫掃進入到半決賽,並以懸殊的比分擊敗了前蘇聯名將蒂米特朗打入決賽,最終獲得女子花劍亞軍。
這是中國擊劍的歷史性突破,在世界擊劍界引起了轟動,三個小傢伙羨慕得不要不要的,但他們的技術還不過硬,連國家隊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