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絕對零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補充兵員:準備20萬人,從華東、西南保留復員壯丁10萬到12萬,從東北、華北等新區及河南於明年春季動員10萬人。
……
(8)、後方勤務:關於被服、帳篷、鞋襪、乾柴、油鹽等等,均照70萬人準備。汽車準備分批購置一萬輛,汽油照一年需要購存。衛生組織照20萬人傷亡佈置,醫藥器材照70萬人準備……
從這一計劃可以看出,中央軍委是準備與美軍大打的。從兵員數量來看,東北邊防軍轄11個軍36個師連特種兵總隊及後勤部隊,共約70萬人;從預備傷亡的準備來看,按“20萬人傷亡佈置”,這已超過了國內戰爭任何一次戰役的規模了。解放戰爭的大決戰中,遼瀋戰役解放軍傷亡6萬餘人,淮海戰役解放軍傷亡13萬餘人,兩次戰役的傷亡加起來才接近20萬人。顯然,軍委是按這兩次戰役的傷亡總數來準備朝鮮戰爭的衛生組織的。
另外,軍委設立的東北邊防軍70萬人的規模,與粟裕指揮台灣戰役準備的最大兵力16個軍(含預備隊)65萬人一樣,無論從兵員數量還是從直屬軍委領導來看,都是典型的野戰軍級別單位。有人以“邊防軍規模很小,不能與志願軍相提並論”的說法,認為粟裕任司令員的邊防軍是兵團級單位,甚至無視粟裕此前統率攻臺大軍65萬人的事實,認定他只是兵團級將領,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出國時的志願軍和東北邊防軍第一線的兵員數量差不多。7月13日邊防軍成立時第一批部隊萬人,後來邊防軍以志願軍名義出動,參加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時是26萬人。到參加第二次戰役時志願軍部隊增加到38萬人,但還是大大少於周恩來9月3日“加強邊防軍”計劃中的11個軍70萬人的規模。直到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時,總兵力才達到14個軍,在朝鮮投入的兵力才超過周恩來9月3日的“加強邊防軍的計劃”。抗美援朝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後,“聯合國軍”投入到戰場上的總兵力增至69萬餘人,中朝人民軍隊總兵力增至112萬餘人;其中志願軍為77萬餘人。雖然此時志願軍兵力超過周恩來“加強邊防軍的計劃”,但相差僅7萬,差距不大。
與此同時,為了保障大城市和工業基地安全,軍委還制訂了防空計劃,將三個航空兵師、十五個高射炮團和一個探照燈團,分別部署於東北及沿海大城市,擔任對空防禦。
針對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提出的東北工業裝置向內地遷移的建議,周恩來也與有關人員進行了會商,結果均認為不宜內遷,而應以出兵朝鮮的積極防禦方式來加以保護。最後決定只將東北地區南部的部分工業裝置和戰略儲備物資向北遷移。在彙報《關於加強邊防軍計劃的報告》的同時,周恩來又將此會商結果報告毛澤東、劉少奇:“關於東北工業裝置遷移問題,經與陳雲、(薄)一波、(李)富春、(聶)榮臻諸同志面談,均認為從目前形勢看來,以加強積極防禦消極遷移為好。”這就再次表明中共中央和軍委是準備讓東北邊防軍出國作戰,而不是等美軍進入中國國境線後再被動防禦。
。 想看書來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員人選(11)
9月15日,朝鮮局勢更加嚴峻起來。美國第10軍(內含南朝鮮軍)從朝鮮中部的西海岸仁川港登陸,全線進抵“三八線”,將朝鮮人民軍主力隔斷在“三八線”以南;以美國第八集團軍和南朝鮮軍從釜山防禦圈向北實施反攻,對朝鮮人民軍構成南北夾擊之勢,致使朝鮮人民軍處於腹背受敵的險境,蒙受重大的損失。9月27日,斯大林派往朝鮮的私人軍事代表馬特維耶夫給斯大林發了一份絕密電報,彙報了朝鮮的這種嚴重局勢:“人民軍損失慘重”,“裝備彈藥嚴重供應不足,燃料缺乏,運輸差不多已完全癱瘓。兵員與彈藥補充的組織工作很差。部隊指揮系統從上到下一團糟”。9月29日,周恩來書面報告毛澤東:“根據連日情報、外訊及倪志亮來電,美李敵軍已分路北進,按其所到位置,朝鮮西路軍似已被敵隔斷,東路軍亦尚未集結到忠州以北。而美帝國主義已在公開表示將進軍三八線以北。從倪志亮二十七日電看來,三八線北已無防守部隊,似此情況甚為嚴重,敵人有直趨平壤可能。”
由於戰場局勢惡化,朝鮮首相金日成很快向蘇聯求救,並透過蘇聯請求中國派兵赴朝作戰。9月29日,金日成和樸憲永聯名給斯大林寫信,懇求斯大林給予“特別援助”,即“直接得到蘇聯的軍事援助”。金日成還要求斯大林:“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做不到這一點,那麼請幫助我們建立一支由中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組成的國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