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邑、王尋,都得到了這個假訊息,但效果自是截然相反:城中士氣大振,嚷嚷著要出城夾擊新莽軍,而攻城部隊則士氣沮喪。
劉秀又率敢死者三千人,渡過城西的昆水,直衝新莽軍“中堅”,也就是王邑、王尋的指揮部。
。。
六、昆陽之戰(3)
對於劉秀援軍的到來,新莽軍並不重視。連頭腦比較清醒的嚴尤,也很輕視劉秀。劉秀曾因打官司,和嚴尤有一面之交,嚴尤對這個年輕人很有印象。此戰中,昆陽城裡有劉秀的部下投降新莽軍,對嚴尤稱劉秀不取財物,卻在與諸將商量對策時,嚴尤只是笑道:“是美鬚眉者邪?何為乃如是!”就是那個鬚眉長得很漂亮的小夥子吧,至於這樣嗎?
王邑、王尋就更加輕敵,只派出萬餘人巡視陣地,而命令其他各營約束部隊,未得命令不得擅自出擊。新莽軍人數雖多,但多是烏合之眾,缺乏戰鬥經驗,而且士氣低落。與劉秀久經戰鬥的三千敢死之士一接觸,便即潰退,主帥之一的王尋也死於亂軍之中。
剩下的數十萬新莽軍,本身就缺乏戰鬥意志,失去指揮後更是亂得一塌糊塗。屢戰屢勝的漢軍則膽氣益壯,無不以一當百,乘著銳氣,多處突破新莽軍陣地,昆陽城中守軍也趁機鼓譟而出,夾擊新莽軍。
時值大風加雷暴雨,屋瓦皆飛,河流暴漲,新莽軍中的虎豹都瑟瑟發抖,更談不上助戰了。潰逃的敗兵,向北逃走,被追擊的漢軍攆到暴漲的川裡,萬餘人溺死河中,連“巨毋霸”也難逃一劫,川河水為之不流。
王邑、嚴尤、陳茂等新莽軍將領,僅率少數自長安帶來的精銳騎兵,踏著死人渡水而逃。新莽軍遺棄了大量軍用物資,漢軍花了一個來月還沒有搬完,只好把剩下的都焚燬了。
嚴尤、陳茂對新莽朝徹底失去信心,投奔起兵於汝南的原漢朝宗室劉望。王邑則率殘兵千餘人,一口氣逃到洛陽。
昆陽之戰,以新莽朝的慘敗告終。
七、漸臺上的烈火(1)
王莽的四十餘萬大軍,在昆陽城下全軍覆滅,預示著這個短命王朝的喪鐘業已敲響。
昆陽之戰後,各地豪傑紛紛起事,殺死地方官,改用漢朝年號,等待詔命,旬月之間,天翻地覆。王莽將王邑調回長安擔任守衛,以正在進攻赤眉軍的太師王匡、國將哀章防守洛陽,遮蔽函谷關。
昆陽之戰的勝利者劉秀迅速北上,攻取潁川郡的父城等五縣,然而不幸的訊息隨即傳來——他的兄長劉被更始帝劉玄所殺。
劉秀不敢為兄長髮喪,反而馳奔宛城,向更始帝謝罪。
這下子,連殺人兇手更始帝也覺得不好意思了。他拜劉秀為破虜大將軍,封武信侯,不久又以劉秀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黃河,負責招撫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從此放虎歸山。
真是不明白,在那個時代,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輕視劉秀這個亂世的終結者?
在對王莽戰略上,更始政權兵分兩路,一路由王匡率領,進攻關東重鎮洛陽,自東向西威脅長安;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領,沿漢水入武關,由南方進逼長安。
王匡軍一路進展緩慢,到公元二十三年九月,才攻克洛陽,擒殺了王莽的太師王匡(雙方主將同名,也是此戰的一大花絮)、國將哀章,而此刻王莽的腦袋都已經送到宛城了。
這回,又是走武關一路入關的佔了先機。
攻武關的申屠建、李松一路,得到了析縣人鄧曄、於匡的響應,攻武關,降武關都尉朱萌,又攻殺右隊大夫宋綱。從此漢軍長驅直入關中,在回溪擊敗王莽的九虎將軍,又分兵北渡渭水,進入左馮翊地區,攻佔頻陽,拊長安之側背。
李松的偏將軍韓臣等向西攻新豐,擊敗王莽的波水將軍,追逐敗逃的新莽軍,直抵京師長門宮——他們是最早攻到長安城下的漢軍部隊。
王莽面對大廈將傾的局面,無計可施。大司空崔發替皇帝分憂,居然在《周禮》和《春秋左氏》裡翻到這麼一條妙計:“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於是他老人家建議王莽去哭天。
按照書呆子的邏輯,既然書上這麼寫了,那一定是管用的,何況王莽此時也沒別的招了。他就真跑到南郊去號啕大哭,把當年“民選”的事情拿出來複述一遍,然後質問老天:“皇天既命授臣莽,何不殄滅眾賊?即令臣莽非是,願下雷霆誅臣莽!”
可是我們知道的,老天爺向來沒功夫管這些人間的閒事兒——既不會幫你消滅“反賊”,也懶得拿雷霆劈你。
王莽讀書顯然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