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道路,等會合了孔明將軍與嶽帥之後再與羅馬人廝殺不遲。”
關羽撫須沉吟:“倘若放劉秀大軍奔西南而去,若是擺脫了我軍追襲,導致圍剿失敗,豈不是功虧一簣?”
旁邊的貞德滿面笑容的替霍去疾辯解:“雲長將軍且聽我道來,如果羅馬人由此向西南進軍,中間將被巍峨險峻的阿爾卑斯山阻擋,無法抵達梭羅那平原。如果羅馬人想要返回亞平寧,只能渡過寬達數百丈塞納河,自此向前三百里路程人跡稀少,只有聖馬諾一座萬餘人的小城,羅馬人無船無舟,難不成插上翅膀飛越大河麼?”
關羽這才恍然頓悟,撫須大笑:“哈哈……原來如此,既然羅馬人走的是一條死路,咱們便靜候嶽帥與孔明將軍率領的主力大軍抵達,會合後再殺敵不遲。”
關羽當即傳下命令,全軍就地駐紮,佔據險要地勢,豎起箭樓,挖掘陷阱,阻擋後面的羅馬人向西去梭羅那平原,只給他們留下奔西南去聖馬諾的道路。
就在劉秀與關羽狹路相逢之際,諸葛亮率領著馬超、黃忠、徐晃提兵二十萬殺奔盧布林,與正在攻城的劉邦大軍發生激戰。
“將士們,終於等來援軍了,城池守住了,我們獲救了!”
薛丁山、嶽雷兄弟率領八千將士面對十倍敵人頑強死守,岌岌可危之間看到一支浩浩蕩蕩的漢軍殺到,俱都喜極而泣,縱聲歡呼。
本以為岳飛率領的大軍最快也要兩天左右趕到盧布林,沒想到一支規模龐大的隊伍從天而降,劉邦不由得大驚失色。急忙率部從盧布林城下倉惶撤退,向西走了七八十里路程,被關羽、霍去疾擋住西去的道路,無奈之下只能跟隨劉秀奔阿爾卑斯山腳下的聖馬諾而去。
-------------------------------------------------------------------
(ps:後面浪費點筆墨說一下黃飛虎之死,實事求是的說這是個突發事件,在寫這章之前劍客也沒有打算寫死黃飛虎。
昨天在碼字的時候恰好收到一條qq資訊,有讀者質問劍客為什麼西征羅馬漢軍沒有死一員大將?漢軍八十萬,羅馬六十萬,雙方兵力差距不大,羅馬人又是主場作戰,憑什麼漢軍不死大將?
包括征服貴霜、安息、羅馬三大帝國在內,對手總兵力疊加超過二百萬,漢軍一路碾壓過來,就死了一個楊志,而對方戰死的包括阿喀琉斯、斯巴達克斯、羅士信、馬援等一大堆武將,這根本不符合邏輯。
劍客寫書有個習慣,每次大戰對方死重要人物本方也會出現傷亡,這才符合戰爭的殘酷性。在此之前有過幾次想寫死冉閔,包括大戰阿喀琉斯以及天王之踵的設定,但心中不忍,所以都作罷。
於是這個讀者的質問引燃了劍客心中一直剋制的念頭,既然冉閔、項羽不能死,那就另外找個人墊背吧;高長恭、章邯、楊業級別的不夠分量,只能在黃飛虎、高寵、姜松、岳雲這一級別中尋找,恰好倒黴的黃飛虎撞上這個情節,所以黃飛虎……死了。
也許黃飛虎之死並非不可接受,但有些讀者不能接受死在樊噲手上,而且臨近完本劍客已經無心再做大幅的鋪墊,所以飛虎之死顯得很是突兀。
正史中樊噲是西漢屈指可數的猛將,只不過光芒為項羽所遮蓋,其武力大抵與張飛相當,也不算是無名之輩,只是很多讀者都把黃飛虎代入成了封神榜中的那個能殺神仙的武成王,所以才覺得難以接受。
這本書的鬥將情節因為不同的‘技能屬性’增加了趣味,又像戴上了緊箍咒,每次大戰之前劍客都會計算誰增加多少,誰降低多少,好像在解題一樣,每次都算的頭疼。看起來“飛虎之死”這道題解的不太成功。
劍客不知道網文中有沒有寫死重要人物之後再修改過來的先例,但劍客是不打算再重新寫這一段了,只是回頭修改了一下黃飛虎陣亡的那一章,將黃飛虎的“奪關”屬性計入,並給樊噲設計了一個專門剋制黃飛虎的技能——斷路,讓黃飛虎死的合理一些。
主角方死人不合理,不死人還是不合理,寫活了黃飛虎就得死冉閔或者高寵,依然會有人不滿意,就不瞎折騰了,姑且就算樊噲是黃飛虎的剋星,一物降一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