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軍直接研製噴氣式戰略轟炸機,需要面對大量技術難題,而這些技術難題足以讓德軍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專案難產。
結果就是,德軍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
這就是,首先研製一種介於He-320與噴氣式戰略轟炸機之前的重型轟炸機,在獲得了足夠的技術積累之後,再研製真正意義上的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從而為解決技術難題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當然,這不可能是一種活塞式轟炸機。
要知道,“超級空中霸王”已經是活塞式轟炸機的巔峰之作了,而要超越就必須研製功率更大的發動機,而且活塞式發動機自身的侷限,很難賦予轟炸機超過每小時八百公里的最高飛行速度。
結果就是,德軍選擇了技術較為成熟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做為轟炸機的動力。
與渦輪噴氣發動機相比,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在民用領域首先得到大規模應用,是當時大部分民用飛機的主要動力。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領域有著足夠多的技術儲備。
事實上,在大戰之後,德軍就試圖對He-320進行改進,換上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提高其效能。只是這一改進受經費影響並沒得到落實,而且He-320的基礎設計在戰後已經顯得落後,沒有太大的改進價值。
當時,德軍已經研製出了採用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運輸機與巡邏機。
顯然,以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為基礎研製一種戰略轟炸機,要比使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研製轟炸機容易得多。
問題是,德軍的目標是H-56。
也就是說,德軍對新式轟炸機的基本要求是在作戰半徑、飛行速度與飛行高度上基本達到H-56的水平。
這就意味著,在限制了發動機的數量之後,需要功率足夠大的發動機。
結果就是,德軍新式轟炸機的基本設計在一九五九年就完成了,可是受發動機限制,直到一九六四年才定型。
這就是He-400。
這種轟炸機配備了四臺八千千瓦級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一百八十噸,能夠運載二十四噸炸彈,輕載時的最大作戰半徑為七千四百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八百六十公里,最大升限達到了一萬五千米。
雖然在效能上,He-400仍然不如H-56,只是差距並不明顯。
更重要的是,這是自He-320之後,德軍獲得的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即能夠從帝國東部地區的空軍基地起飛,轟炸中國本土西北部地區,並且在完成任務之後返回出發基地。如果將其部署到位於裡海北面的空軍基地,則能夠對中國首都,以及除了東部與南部之外的中國其他地區構成威脅。
當然,He-400在問世的時候就已經顯得落後了。
這就是,在現代化的防空系統面前,像H-56這類的轟炸機根本不可能突破敵國的防空網。
只是,He-400與H-56一樣,並沒有被淘汰。
原因就是,巡航導彈的出現,極大的拓展了轟炸機的生存空間,轟炸機也因此演變成了巡航導彈載機。
別忘了,中國空軍打算讓H-56服役到二十一世紀三零年代呢。
更重要的是,德軍好不容易獲得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也就不可能讓其在服役之後就退役。
為了提高He-400的使用價值,德軍花了大量財力來研製機載武器。
事實上,第一種空射巡航導彈就是由德軍研製的,而且首先裝備部隊,而且搭載空射巡航導彈的就是He-400。
在冷戰結束之前,德軍研製了數種空射巡航導彈,而且大規模裝備了其中兩種,即射程為五百公里的中程巡航導彈與射程為一千五百公里的遠端巡航導彈。當時,德軍甚至著手研製射程高達三千公里的巡航導彈。
總而言之,巡航導彈的出現,延續了He-400的壽命。
在冷戰結束的時候,德軍依然裝備了大約四百架He-400,而且部分He-400被改造成用於執行常規打擊任務。
與H-56一樣,得益於良好的基礎設計,He-400擁有極大的改進餘地,且服役期間進行了多次改進。即便在冷戰結束之後,在帝國空軍基礎上組建的德國空軍都沒有全部淘汰掉這種轟炸機,而是保留了數十架,並且讓其繼續攜帶核武器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成為了新德國戰略打擊力量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