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半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恩格爾還引述了一個跟前述精神分裂症雙胞胎類似的案例:一對十分友愛的雙胞胎,在39歲那年,竟於一週之內相繼身亡,死因不明。
恩格爾博士還引述了以下案例:
( 1 )一名52歲男子,妻子罹患晚期肺癌。他與醫生保持著密切聯絡,也做過心電圖等健康檢查,在太太病亡前六個月並未發現有罹患心臟病的跡象。但就在妻子葬禮的當天,他卻突然因嚴重的心肌梗死而死亡。
( 2 )一名40歲的父親,兒子在大街上騎車發生車禍。當兒子滿身是傷躺在懷裡時,他自己突然倒地身亡。
( 3 )一名17歲男孩,1970年6月4日上午6時突然病發死亡。而一年之前的1969年6月4日,他的哥哥因車禍嚴重受傷,數個小時後,於5點12分宣告不治。弟弟的死因是前傳導性動脈瘤破裂,導致下蛛網膜大量出血。
( 4 )一名55歲的男子,在與分離二十年的父親重逢時當場死亡,88歲的父親隨即倒地身亡。
( 5 )一名70歲老人在他妻子心臟病康復返家後6小時後突然死亡。13個小時後,他的妻子心臟病再度發作,不治身亡。
內心哀痛與生離死別在這麼多猝死事件中的“巧合”現象,促使威廉·葛林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回頭研究環繞著心臟病猝死的心理社會背景。他們訪問了26名突然死亡男性的親屬( 多半是死者的妻子 ),這些男性死者是位於羅徹斯特的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員工,該公司共有4�4萬名僱員。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突然死亡的案例中,大部分在事發前都有包括心情沮喪和工作量增加的情況發生。
突然死亡事件中,至少50%的共同點是“家裡最小或唯一的孩子因為念大學或結婚而離開家門,父母因此心情沮喪”。研究小組提到,有非常多的人心臟病發作送到醫院時,口中還在唸叨著自己的孩子最近遠離家門。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醫學院的史都華·吳爾夫博士做了一項研究,受訪物件有65人罹患心肌梗死,另外65人健康指標完全合格。這130人每個月定期接受回訪,進行一整套心理測驗,以評估他們心情沮喪和社會挫折的程度。經過一系列的訪談,研究人員預測其中10個人極有可能心臟病復發,並且死亡——這項預測完全根據當事人內心沮喪和社會挫折的程度而給出,研究人員甚至不知道對方是否曾經患過心臟病。
在作出預測後的四年之內,共有23名研究物件死亡,純粹用心理測驗標準篩選出的那10個人,全部在23名死者名單內!吳爾夫博士補充說,那十個人無法在他們的社交及休閒活動中得到有意義的滿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孤單摧毀了免疫系統
有時候,對一個人生活中私人感情的細節瞭解得更多,我們對於此人過早罹患致命性疾病的疑慮便越會升高。我的一個病人,50歲的瑪格麗特,在睽違八年之後,又開始上門請求我的治療。看完她的病歷,我很快就想起,她大半生都在承受著人際交往的煎熬。電腦資料顯示,八年前我對她的初步診斷是“反應式沮喪”——那是一種速記式的診斷,大意是說她基本上還算正常,只是經歷過一連串可怕的生活磨難,使她招架不住,從而引發內心沮喪。
瑪格麗特是個事業有成的女性,既聰明又富有魅力,成功地憑著自己的力量撫育了兩名子女。不幸的是,自上次一別,她發生了巨大變化。她的眼神顯示,很多健康問題嚴重威脅著她的生命。
她一坐下就幾乎脫口而出:“我罹患了階段式非霍金氏淋巴瘤。腫瘤醫師告訴我,必須接受骨髓移植,才能保住性命。”她一面講,一面為自己失控傷心表示歉意:“每次想到得自己一個人經歷這個過程,我就害怕得無法忍受,所以我回來找你,也許你能幫得上忙。我獨自一人實在受不了了。”
停頓片刻,她接著說:“我為什麼會浪費了那麼多年的生命?我到底在想什麼?我的腦筋一定穿了個孔,才會跟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住在一起!我怎麼會那麼傻!”
這種罪惡和自責感,突顯了她生命中的許多層面。她那沮喪的心情,從未有所改變。她毫不留情地譴責自己當初的決定,即使現在已經經歷過生命中的絕大部分挑戰。她從小就充滿了罪惡和自責感。她說自己的父親是冷酷無情的人,有時候還會動粗,這讓她深感恐懼。記憶中的母親則是個溫柔和善的女人,受盡了丈夫的折磨。
還在孩提時代,她就是個“小心翼翼的人”了, “極力不讓任何